六盘水市工业转型发展分析报告
概 述
六盘水,作为贵州省一座久负盛名的老工业基地,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六盘水是“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钢铁基地,是“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完成了一批优秀的工业企业在六盘水诞生与成长。然而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六盘水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对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步步紧逼。
更让人揪心的是,伴随着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的起起伏伏,六盘水水的经济也呈现出了“阴晴不定”的态势。如何跳出“资源陷阱”,摆脱“路径依赖”?这是摆在六盘水面前“躲不掉、绕不开”的难题。
要改变“傻大黑粗”的传统形象,首先作为六盘水市的各老牌工业企业开始了漫漫的企业转型之路。
一、发展背景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
1
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六盘水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银、金、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煤层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已探明储量174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煤种全、煤质好、易开采,素有“江南煤都”、“江南煤海”之称。市内有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水城水泥股份公司、盘县发电厂、盘南发电厂、野马寨发电厂等骨干企业,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制造是全市的经济支柱。
二、发展历程
六盘水市的建立,就是为了“三线建设”,因而,整个六盘水市的发展史即为六盘水市工业的发展史,整体来看,六盘水市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市工业起步阶段(1965年~1978年)。“三线”建设是六盘水工业化进程的新起点,10万“大军”进驻六盘水搞建设,为六盘水市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1970年到1976年,六盘水工业快速增长,主要是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工业企业逐步投产,工业增加值总量迅速扩大,全市工业增加值从1970年的8042万元增加到1976年的21809万元,增长了2.7倍。
2
第二阶段:全市工业稳步发展阶段(1978年~1998年)。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推动下,全市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增强,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升。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22亿元,比1965年增长了15.4倍;1998年工业总产值为30.7亿元,比1978年增长约25倍,六盘水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全市工业经济高增长时期(1998年~2007年)。1998年至2007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我市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工业经济整体处于高增长阶段。
目前,六盘水市共建设有12个工业园区,其中省级工业园区达到5个,广东温氏、葵花药业、杭萧钢构等一批全国行业龙头优强企业相继落户六盘水市,为工业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红果经济开发区、钟山经济开发区、盘北经济开发区、水月产业园区、董地工业园区进入全省30个重点园区,为历年最好。
三、存在问题
六盘水市的发展,是依托其早期的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随着发展时间的推移,六盘水市的资源由于过度消耗,导致了其工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1、资源更多损耗
六盘水市由经年的发展,过度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形式,以单一的出售资源换取经济发展,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对于煤炭等资源的过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