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诗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彷徨生哀怨 惆怅也浪漫

——从古典文化中走出来的现代雨巷诗人

文学院07级对外汉语10班 姓名: 陈利君 学号:200702441002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他曾留学法国,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一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法国象征诗派的一些艺术方法,为中国新诗注入了现代性品格。但另一方面戴望舒无疑是被传统思想文化浸染得很深的文人, 在其诗作中透射出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深深的扎根于中国的传统的思想与文化的土壤,体现为对传统的纵向继承。正如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的:在成熟的诗人身上,过去的诗歌是他的个性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也受到现在的修改。[1]置身于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戴望舒,不得不有意无意的与中国传统人文资源发生关系。张亚权认为,戴望舒的诗歌“无论是意境的创造、情感的抒发,还是表现的技巧、选择的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 。本文试从他诗歌的意象运用、表现技巧、思想内涵来分析他诗歌的传统人文资源。

但是在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传统人文资源?在我看来,传统人文资源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形的可视的物质存在实体,一个是无形的可感知的精神存在。物质层方面主要表现在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如刺绣、油纸伞、旗袍、陶瓷、红灯笼、古镇、雨巷、西湖、断桥等等;精神层面的则多体现在传统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中,如根深蒂固的儒道思想,丁香般的忧愁,牡丹般的华贵,梅、兰、竹、菊般的高洁等等。现当代作家戴望舒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把这些传统的人文资源运用到作品中,达到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使作品生动形象起来,也使传统人文资源的内涵价值得到提升。

一、

民族化的传统意象

中国是抒情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抒情传统。因为是“抒情”的,

所以也是浪漫主义的,按照蓝棣之先生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古典浪漫主义”传统。

[3]

它以“抒情言志”为基本训条,以意境的创造为最高审美追求,以赋、比、兴为

一般表现手段,以格律美为最高形式追求,这些都已融化在了戴望舒的艺术创作中。他的诗歌在浓厚的西化色彩下,其深层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份,流淌着传统诗歌的血脉。下面结合戴望舒的作品来具体分析。

意象是作家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关照中,物与心会,思与境偕,将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统一起来,从而达到的一种审美契合。这一术语我国古已有之。留学法国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主义思想影响,但是但古典诗歌的底蕴,对他来说却更深厚更沉潜。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看到了很多古典韵味的意象的运用,如戴望舒久负盛名的抒情诗《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在该诗中,作者三次提到“油纸伞”。油纸伞源于中国,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它的实际出现时间不明,但到宋朝时已有固定称谓——绿油纸伞,从明代开始在民间普及。《天工开物》中有这样的记载:“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其图案多以传统的国画题材为主,如花鸟、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学名著内容如《红楼梦》、《西厢记》的情节为题材,亦有不画图而在伞面写上书法的,而且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怀旧的韵味,给人高贵典雅之感。在《雨巷》中,朝安他借用油纸伞这一传统事物与“古镇”、“雨巷”、“丁香”等意象,赋予了主人公江南女子般的温婉典雅。正因为油纸伞这一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所以才使得作者忧愁细腻的感情得到淋漓尽致地传达和凸显。所以说,传统人文资源在他的的创作中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且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写作素材。

同样,江南水乡的古镇,寂寥安静的雨巷,淡然静默的丁香花愁怨,这些意象也与油纸伞一样具有浓厚的中国人文主义色彩。如丁香的愁怨意象,李商隐曾说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而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更是将此滋味品成千古绝唱。倘若没有这些深厚的历史积淀,我们如何能在一见到丁香时就萌生出淡淡的愁怨?所以,这些同样论证出人文资源的民族化意象在其诗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其他戴望舒作品中常见的泪、梦、水的意象,以及暮春、寒秋、残冬、幽夜、

古井、落花、夕阳等意象,无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二、古典化的表现技巧

首先,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比兴手法,在戴诗中也得到了传承。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4]意象的艺术本质是寄托隐含,比兴则是营造意象的方法。在戴望舒的诗歌中,西方现代主义的“象征”、“隐喻”等表达方式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相互沟通交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弹性和张力。戴望舒善于抓住特定情景中刹那间闪现的意趣,借助于比喻和想象使形象和意趣融合为意象,从而使“物我合一”产生象征意蕴。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雨巷》沿用了这一意象的古典内涵,他又赋予这一古典意象以“现代情绪”,由丁香结联想到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又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的理想的化身。“兴”产生于“人心感于物”,多为物象的自然呈现。

其次在意境的营造上,诗人以清风新碧传柔情,借以吐露心灵的声音,抒写出潜藏在心底深处的感受。整首诗由一组流动的意象组成,情由景生,景随情迁,意境的描摹由实转虚,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夕阳下》中“晚云”“残日”“影子”“古树”“落叶”的意象结构,构筑了一幅凄苦悲凉的诗歌意境,处处唤起人们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记忆,令读者在充分联想中完成对诗歌的二度审美。这样的意象选择和意境构建能够使新诗内质深厚,打动很多中国读书人的心灵。

最后,中国文学传统常称诗为“诗歌”。诗、歌一体,自古已然。在早期新诗因过于散文化而显露出非诗化倾向之时,戴诗独以其柔美和谐的韵律著称,在用韵方面继承传统对双声、叠韵与叠字的运用。我们知道早在《诗经》中,双声、叠韵与叠字就已大量使用,日后更发展成为古典诗歌的重要技巧。戴诗常用双声、叠韵来帮助音节和谐,如在《雨巷》中“芬芳、一样、凄清、惆怅、迷茫、彳亍、彷徨”等双声叠韵词渲染出诗人绵远的愁思和等待的漫长难熬。同时他还创造性地承袭并翻新了古典的顶针、排偶、复沓等修辞手法,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在《雨巷》中朝安运用了大量用排比、对偶和复沓强化诗歌节奏、增强音乐性。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既运用了排比,又用了顶针,也采用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诗人

彷徨生哀怨惆怅也浪漫——从古典文化中走出来的现代雨巷诗人文学院07级对外汉语10班姓名:陈利君学号:200702441002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他曾留学法国,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一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法国象征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bqyk1bh6n9epjx24km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