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不是被动的采用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实施和创建课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理解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 源是有效的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
一、有效地开发和使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弄清教材的特点、编排结构,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对教材的资源进行利用。 1、认清实验教材“新”的特点,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
在实验教材的使用中,其优越性已充分显示出来。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第一,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验教材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方式,合理的教材编排结构,使我们耳目一新。实验教材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模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如第一学段教材素材的选取注重故事性、活动性和趣味性,认识学生自己的素材,“我换牙了”、“我们的鞋码”;童话故事——“走进花果山”、“阿福的新衣”、“森林里的故事”;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谁的手儿巧”等等。这些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素材,构成一幅幅动人的情境,形成一个个“情境串”,再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这是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深入理解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挖掘教
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第二,利用教材中隐含的资源。实验教材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模式,其中隐含的教学资源随处可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很多信息窗、练习题先设计一两个显性问题,然后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也有的直接设计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隐含的开放性数学问题。这一设计,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可看出他们搜集、整理数据、组织语言的本领。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
材中的隐含的教学资源。
2、合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是教材呈现给学生的都是静态的画面,学生缺乏亲身体验,不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不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灵活运用情境图,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时,教材中的五幅图,展现了“小小运动会”的种种情境,教学时,要注意活
用情境图,如“运动会报名”、“投沙包比赛”、“赛跑比赛”等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活动。这种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就
会感到亲切而有积极性。
3、灵活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通过改革,我们所用的教材不断完美,尤其是在设计理念、编排结构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充分展示出其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自身的差异及时间的变迁等原因,即使是刚刚使用的实验教材也难免出现某些不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以达到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目的,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以往的旧教材,“小括号”一节的编写是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图中三种不同颜色糖块的数量,虽然也曾注意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表现形式,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单调的“糖块”图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实验教材在编写时,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情境,画面更加新颖,让学生帮助图中小朋友计算出“用50元钱买贝壳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钱?”引出“小括号”的学习。但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学生对图中的情境缺乏亲身体验,学生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在教学中,注意灵活地开发教材资源,将其变成一次真实有趣的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从“小小商店”中,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两种东西,算一算拿50元钱的话,还剩多少钱?整个学习过程同学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完全被调动起来。同学们在亲身体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出问题的
不同策略。
二、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教材虽然是基本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的认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发展潜力的人,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形成,有利于综合能力养成等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材,及时吸取时代发展过程中有益于教育教学的各方面信息资源,不
断完善教材,形成发展的大教材观。
1、关注学生这一重要教学资源
学生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因为学生是“家庭的人”、“生活的人”、 “学习的人”,这使得学生成为教学可待开发与利用的潜在的教学资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从父母处、长辈处获得过丰富的数学认识和数学经验。例如对于“分数”、“小数”的理解,学生最初的认识往往不是始于课堂,而是始于与父母、家人的交流。作为“生活的人”,每个学生都亲身积累了许多跟数学有关的生活实践经验,或曾亲身参与,或耳闻目睹过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如“购物”、“租车”等。数学的源头是生活,而学生正是从源头走来。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对于教学是十分有益的。作为“学习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阅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信息时代的学生,更具备利用网络去收集相关资料的意识与能力,懂得
可以从周边的环境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合理运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它会成为一种不可估量的教学资源,会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达到
共同发展。
2、重视社区与家庭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庭与社区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社区环境、民风民俗、科学设施、以及社会中众多的人力资源,还有家庭生活的环境等,这些资源离学生生活较近,学生对之有较直接的心理体验。鉴于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校所在地区和家庭中所具有的各种教学资源,把视野扩大到校外,延伸到家庭、社区,组织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
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第一,广泛地开发和利用社区中的教学资源。肥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地域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教学中,我们注意广泛地收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意收集
一些素材。 第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家庭中的教学资源。家庭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同学都有着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而家庭中充满了丰富的数学资源:家长的阅历与职业,家庭饲养与种植,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时时处处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家庭中这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数学,
在生活中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3、加强互联网及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大大扩展,各种媒体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的感性素材,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教学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报刊等,我们能够获得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新颖性的教学资源。如:某一领域或地区的最新发展动态的信息,反映学生身边的人或事的最新信息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阅读刊物,走进网络
世界,获取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有教育价值的活动内容及活动所需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促进他们亲历发现过程,让学生们在丰富、有趣的学习中获
得数学知识,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