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分)从2位女生,4位男生中选3人参加科技比赛,且至少有1位女生入选,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16 种.(用数字填写答案) 【考点】D9: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
【专题】11:计算题;38:对应思想;4O:定义法;5O:排列组合. 【分析】方法一:直接法,分类即可求出,
方法二:间接法,先求出没有限制的种数,再排除全是男生的种数.
【解答】解:方法一:直接法,1女2男,有C21C42=12,2女1男,有C22C41=4 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2+4=16种, 方法二,间接法:C63﹣C43=20﹣4=16种, 故答案为:16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类计数原理,属于基础题
16.(5分)已知函数f(x)=2sinx+sin2x,则f(x)的最小值是 【考点】6E: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HW:三角函数的最值.
【专题】11:计算题;34:方程思想;49:综合法;53:导数的综合应用;56: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由题意可得T=2π是f(x)的一个周期,问题转化为f(x)在[0,2π)上的最小值,求导数计算极值和端点值,比较可得.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T=2π是f(x)=2sinx+sin2x的一个周期, 故只需考虑f(x)=2sinx+sin2x在[0,2π)上的值域, 先来求该函数在[0,2π)上的极值点, 求导数可得f′(x)=2cosx+2cos2x
=2cosx+2(2cos2x﹣1)=2(2cosx﹣1)(cosx+1), 令f′(x)=0可解得cosx=或cosx=﹣1, 可得此时x=
,π或
;
,π或
和边界点x=0中取到, )=﹣
,f(0)=0,
.
∴y=2sinx+sin2x的最小值只能在点x=计算可得f(
)=
,f(π)=0,f(
第16页(共27页)
∴函数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
.
,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恒等变换,涉及导数法求函数区间的最值,属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DC=90°,∠A=45°,AB=2,BD=5. (1)求cos∠ADB; (2)若DC=2
,求BC.
【考点】HT: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49:综合法;58:解三角形. 【分析】(1)由正弦定理得∠ADB;
(2)由∠ADC=90°,得cos∠BDC=sin∠ADB=BC.
【解答】解:(1)∵∠ADC=90°,∠A=45°,AB=2,BD=5. ∴由正弦定理得:∴sin∠ADB=
=
=,
,即
=
,
,再由DC=2
,利用余弦定理能求出
=
,求出sin∠ADB=
,由此能求出cos
∵AB<BD,∴∠ADB<∠A, ∴cos∠ADB=
=
.
,
(2)∵∠ADC=90°,∴cos∠BDC=sin∠ADB=∵DC=2∴BC==
=5.
,
第1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角的余弦值、线段长的求法,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档题.
18.(12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 (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 (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
【考点】LY:平面与平面垂直;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35:转化思想;49:综合法;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5G:空间角.
【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F垂直于面PEF,然后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证明即可.
(2)利用等体积法可求出点P到面ABCD的距离,进而求出线面角. 【解答】(1)证明:由题意,点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则
,
,
由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EF⊥BC. 由于PF⊥BF,EF∩PF=F,则BF⊥平面PEF.
又因为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
第18页(共27页)
(2)在平面DEF中,过P作PH⊥EF于点H,连接DH, 由于EF为面ABCD和面PEF的交线,PH⊥EF, 则PH⊥面ABFD,故PH⊥DH.
在三棱锥P﹣DEF中,可以利用等体积法求PH, 因为DE∥BF且PF⊥BF, 所以PF⊥DE, 又因为△PDF≌△CDF, 所以∠FPD=∠FCD=90°, 所以PF⊥PD,
由于DE∩PD=D,则PF⊥平面PDE, 故VF﹣PDE=
,
因为BF∥DA且BF⊥面PEF, 所以DA⊥面PEF, 所以DE⊥EP.
设正方形边长为2a,则PD=2a,DE=a 在△PDE中,所以故VF﹣PDE=又因为所以PH=
=, ,
, ,
=
,
.
,
所以在△PHD中,sin∠PDH=
即∠PDH为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第19页(共27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几何法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19.(12分)设椭圆C:点M的坐标为(2,0).
(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AM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证明:∠OMA=∠OMB. 【考点】KL:直线与椭圆的综合.
【专题】15:综合题;38:对应思想;4R:转化法;5E: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分析】(1)先得到F的坐标,再求出点A的方程,根据两点式可得直线方程, (2)分三种情况讨论,根据直线斜率的问题,以及韦达定理,即可证明. 【解答】解:(1)c=∴F(1,0), ∵l与x轴垂直, ∴x=1,
=1,
+y2=1的右焦点为F,过F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
由,解得或,
∴A(1.),或(1,﹣), x+
,y=
x﹣
,
∴直线AM的方程为y=﹣
证明:(2)当l与x轴重合时,∠OMA=∠OMB=0°,
当l与x轴垂直时,OM为AB的垂直平分线,∴∠OMA=∠OMB, 当l与x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y=k(x﹣1),k≠0, A(x1,y1),B(x2,y2),则x1<
,x2<
,
+
,
直线MA,MB的斜率之和为kMA,kMB之和为kMA+kMB=
由y1=kx1﹣k,y2=kx2﹣k得kMA+kMB=,
第20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