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鞍区病变解剖基础
鞍区病变涉及范围包括:鞍内、鞍上、鞍旁、鞍后、上斜坡、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内等;常累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下丘脑、垂体、Willis环等。病变本身或手术原因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轴损伤常造成严重后果 二、术后常见并发症 1. 真性尿崩
a. 发病机制: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经视上垂体束纤维储
存在垂体后叶。ADH作用于肾小管增加水的重吸收,起到浓缩尿液的作用。病变或手术累及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切除后导致ADH产生或分泌障碍,致使原尿无法浓缩,形成尿崩
b. 病理生理:患者尿量大大超出正常标准,且为低比重、低渗透压尿,若无及时处理,
可造成患者脱水;同时由于丢失的水分超出排泄的尿钠,形成高钠血症
c. 治疗:治疗主要依靠激素替代疗法,即以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维持注射,可有效
控制尿量;同时以低张或等张的溶液补充丢失的有效循环容量
2. 脑耗盐综合症
a.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
及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NP)等神经内源性利钠因子有关。其可直接作用于肾髓质集合管并可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增加尿钠排泄
b. 病理生理:亦可有尿量远超正常生理量,从而造成患者脱水及有效循环容量不足;
但需注意的是患者经肾丢失的钠要超过水,因此形成血低钠血症
c. 诊断标准:①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低钠血症(<130mmol/L)③尿钠排出增加
(>20mmol/L或>80mmol/L)④血浆渗透压<270mmol/L,尿渗透压:血渗透压>1⑤尿量>1800ml/d⑥低血容量⑦全身脱水表现
d. 治疗:以积极补充丢失的钠和水分为主,多可在3-4周后自愈,但也有病程迁延
至数月至半年者。注意在纠正低钠血症时不宜过快,避免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病变。同时应用氢氟可的松可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钠而纠正负钠平衡
3.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
a. 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刺激下丘脑-垂体轴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