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省两课评比一等奖 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哲学 生活 人生

——三点支撑的《哲学与人生课堂》 南京下关中专校 宁霞 一、课程分析 1、授课课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2、课型:

这节课以新知教学为主要任务,是新授课。 3、编排意图: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 12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大纲》、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编写。教材的突出之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中职学生面临的人生基本问题密切结合,力求以哲学理论观点指导学生的人生成长。哲学理论与人生成长是把握教材的两个基本点。 4、教材位置:

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二个框题。(教材P36-40,学习指导书P28) 5、前后联系:

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以唯物论的哲学基本观点指导学生的人生道路问题后,再以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基本观点指导学生的人生态度问题。 第四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从哲学知识体系看阐述的是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基本观点,从人生发展线索看指向的是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它与第五课、第六课共同构成一个哲学与人生单元。 全课四个框题两课时教学,本课时教学联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人生,为第四课第二课时教学奠定了哲学知识、方法论和观念基础。 6、教学目标: 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总目标要求以哲学理论观点指导学生的人生成长,第二单元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观点指导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生的实际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另一重要依据。(在学情分析中具体解析) 3、另外,教材的主线从学生人生成长需要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提供了具有现实性和专业性的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目标具体、全面、适度、可操作的要求,我将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具体化,

7、教学重点: 1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确立依据:

1、教学大纲课程总目标要求。(这在上面已做了具体分析)

2、“本真”教育目标理论的指导。根据鲁洁、朱晓蔓老师的在《道德教育论丛》中的描述,本真教育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与技能,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通过“本真”的哲学教学,学生获得生活所需的哲学知识、方法论,达到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运用方法论的过程中获得其中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达到“本真”教育的无限目的。因而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8、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联系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 确立依据:

1、哲学学科本身具有理论性、思辩性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 2、教材编排具有的特点。从前面对教材编写的分析也说明,本课时的教学为第二课时教学奠定了哲学知识、方法论和观念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教学到位这一具有一定理论难度的基本理论。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不够扎实、学习主动性普遍不够积极的现实学情使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呈现一定的难度。 9、教学关键:

抓住学生的实际生活,即学生实际生活的普遍联系的现实世界和学生实际的人际交往活动,建立教学的生活基础。为此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作为教学补充资源。(这一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陈述) 确立依据:

1、生活德育教育理论指导。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三贴近”原则要求。国家教育部关于德育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都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要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解决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3、学生实际生活中确实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困惑和困难。(这一点在学情分析中具体解析) 二、学情分析

1、专业分析:学生是中专财会专业,全班31位同学,女生占90%,毕业后主要进入企业单位从事财务方面的基层工作,需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该班学生的性格特征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总体呈现出A型性格的特征,即“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均衡,但智力表现一般,主观能动性一般,交际能力较弱”,因而本节课关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2、现有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课前问卷调查得到的关于班级同学人际交往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是——近一半的同学不重视人际关系;部分同学在人际摩擦中以对立、冲突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当人际关系不融洽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有逃 2

避、孤立的想法。需要通过教学来纠正偏差。

3、学习能力:该班学生在中专层次学生中入学成绩和学习能力表现都在中等偏上,各科学习比较均衡。比较关注教科书,习惯于从教科书中寻求“答案”而较少创造性思维。

4、学习动力:从第一单元的教学交往发现学生在课堂上非常遵守纪律、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行动,为教学活动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但思维不积极,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与积极的引导与培养。 三、教法设计

总体教学方法设计是:教学互动策略指导下,以谈话交流法为主、结合使用案例法、情境法推动教学进程。 确立根据:

1、哲学学科本身思辨性的特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哲学是由一个个“?”号组成的,是人类最高形式的智力探索,本身就是一种“爱智能”的运动。哲学总是与人类对于自身的根本困境、对于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密切相关。谈话交流是比较适合哲学思辩性教学的方法。

2、学生思维品质“惰性”特点。从课前的学情分析也发现,该班的学生在思维习惯方面具有较大的惰性,对问题不愿意、不善于做深入思考,思维稍微受阻就寄希望于教科书寻求答案或老师给予答案。谈话交流法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思想主旨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生活德育理论、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

谈话交流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主题,各自交换自己的想法、意见,以达到师生之间互识到共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入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现实性的案例,辅以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景,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法设计 设定根据:

1、哲学学科课程特点。《哲学与人生》重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二单元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教学,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教学中如能通过谈话交流的方法指导学生探求人生的哲理过上有意义的人生才是达到了教学的效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认识过程的理论。人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两次飞跃。

3、教育的四大目标理论,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前两者更多地是在传统的教育中充实了新的 学法指导 3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的方法指导。 2、谈话交流的方法指导。 3、课前调查实践的学法指导。 五、过程设计

总体结构:三环节四阶段六次谈话 1、在课前准备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同学人际关系”的调查问卷活动和近 几天新闻的查阅收集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现状和可能存在的

省两课评比一等奖 说课稿

哲学生活人生——三点支撑的《哲学与人生课堂》南京下关中专校宁霞一、课程分析1、授课课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2、课型:这节课以新知教学为主要任务,是新授课。3、编排意图:本教材根据教育部12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大纲》、遵循“贴近实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bgwm2lpui6k2tg1xudp48fsc2a7r600rl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