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陈晶晶 郑卉 李旭艳 【期刊名称】肝脏
【年(卷),期】2018(023)011 【总页数】2 ·经验交流·
慢性丙型肝炎(CHC)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研究显示,CHC患者体内除有抗-HCV抗体以外,常伴有自身抗体存在[1]。本文通过对CH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对比分析,探讨自身抗体在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的CHC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7.4±14.7)岁,临床诊断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所选对象均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它引起免疫功能改变的疾病,所有病例在近3个月内无免疫调节剂使用史。 二、方法
(一) HCV RNA 检测 HCV RNA的检测由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完成,试剂购自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所用试剂由HOB公司提供,以四种基质(HEP-2细胞、大鼠肝、肾和胃)制成的组织切片作为抗
原,待测血清自1:100起稀释,与固定在玻片上的底物进行孵育,存在于样本中的抗体与底物中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去未结合的抗体,然后加入结合有荧光素的抗人IgG抗体使之与已结合抗原的抗体反应,洗去未结合的二抗,玻片经复染和封片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抗原结构上的绿色荧光强度。细胞组织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为阳性,未见荧光反应者为阴性。测定患者血清抗核抗体 (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 、抗线粒体抗体 (AMA) 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 。血清稀释度 >1∶100为弱阳性, >1∶320为阳性,>1∶1 000为强阳性。
(三)肝功能检测 肝功能指标由OLYMPUS( AU2700) 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包括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γ-谷氨酰转肽酶( GGT),总胆红素( TBil),所用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四)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CHC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50例CHC患者中有12例检出ANA抗体,占24.0%,阳性率最高;AMA抗体检出率为6%;RF阳性率为8%。有15例检出1项或1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率30.0%。
二、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CHC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自身抗体阳性组年龄为(71.74±11.2)岁,阴性组为(52.98±12.7)岁,两组之间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586,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性
别无明显差异(P>0.05)。
三、CHC患者血清HCV RNA与自身抗体关系
HCV RNA阳性患者有27例,其中10例患者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7.0%;HCV RNA阴性患者有23例,5例患者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1.7%,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 四、CHC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肝功结果比较
肝功检测结果显示15例CHC自身抗体阳性组ALT、AST、γ-GT、TBil分别为(74.6±28.8) U/L、(68.9±20.2) U/L、(67.3±13.8) U/L、(20.9±5.6) μmol/L,35例CHC自身抗体阴性组ALT、AST、γ-GT、TBil分别为(60.9±40.5) U/L、(47.9±20.8) U/L、(54.5±14.1) U/L、(15.8±4.8) μmol/L,自身抗体阳性组AST、γ-GT、TBil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说明自身抗体的出现能够加重肝脏损害。
讨 论
HCV是一种嗜肝RNA 病毒,感染后易慢性化,继而演变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3]。研究显示,CHC患者存在明显的自身免疫现象,自身抗体可引起多种损伤,加重病情,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有一定影响[4]。
多项研究表明,HCV感染后的肝组织损伤并非 HCV在肝细胞内复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的病理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是机体针对自身组织成份的免疫应答过于亢进的表现[5-6]。本研究选择了4种与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30.0%的CHC患者能够检测出自身抗体,证实丙型肝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现象;结果显示CHC患者中自身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