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农耕方式的发展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特别提示 犁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其材料为石头,通过磨制而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犁材料为铁,通过冶炼而成。

2.农业技术的进步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3.农业经营模式的演变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③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贡献;农民负担沉重,而且十分脆弱。

疑难问答 问: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指同一种经济形态吗?为什么? 答: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

4.土地制度的变革

(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下,土地不能随便买卖、

转让。西周后期,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贵族、平民。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3)土地兼并及影响

①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②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③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5.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4)赋税制度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劳役地租逐渐为实物地租所取代。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征税,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租佃关系: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

归纳总结 小农经济的确立,推动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时也使中国儒家思想很早就形成了“民本”意识。

二、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1.经营形态及特点 (1)官营手工业

①特点: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投放市场,主要满足皇帝、贵族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②局限:生产不计成本;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 (1)纺织业

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②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冶铸业

①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②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③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3)制陶业

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4)制瓷业

①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三、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

(1)商代:职业商人和货币已经产生,商业初步发展。

(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3)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强大经济实力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 2.商业政策

(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考点一 精耕细作与小农经济

先秦时期的经济现象时空定位

1.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显著特点”这一结论。 史料一 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春秋 战国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论证:

内容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备注 有利于安排农事 答案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 (4)总结农业生产经验,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生产经验。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

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2.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由政府直接经官营手工业 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私(民) 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1.论从史出

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区域性特点

史料 鲁人善织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底),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结论 私营手工业由民间人士经营;产品投放市场 ;从业者可自由流动;可跨区域经营;关注市场的区域消费差别。 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分析材料,从中归纳先秦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材料一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二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

主要信息:

产品及流向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流通方式 地位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 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 不投放市场 民间私人经营 投放市场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农业的一种副业

7bdk13nu4825ui718xfz9x6b742s6901ds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