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全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 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 读和理解运用。

教学资源

1. 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

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 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 · 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 们

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 易》中具体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 “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 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 “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 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手放好,头摆正。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这是第一节识 字课,将学前常规教

育融于语文课。

第一单元

“天、地”等 6 个生字。

15

2.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 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 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 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 6 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 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 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 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 图

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 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 教师范

读,学生跟读、正音。

3.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 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

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 说话:我们都是人。师生对话,引出“你、他”。教师提问: “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 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 ?”学生回答。

2. 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 “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

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 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 名学生说:“我是 ××,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 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16

汉字承载着中 华文化, 将国画与 汉字联系, 引导学 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利 用 图 片, 联 系生活, 帮助学生 识记和正音。

创设生活场景, 在师生、生生对话 中,帮助学生认读、 理解生字。

2 金木水火土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 念,即以自然界的 5 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 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 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 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 7 个生字。 2. 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 4 个字和横、竖 2 种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读准“ 三、四、上 ” 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 能在田字格中写准 位

置。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 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

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7 个生字中,“三、四”的声母是 平舌音,“上”的声母是翘舌音。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日 常用语,在多种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第一单元

17

(1)逐句听读。教师逐行示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现四行对韵歌。 在听读中,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

(2)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 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 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做动作等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字义,识记字形。“一、二、三、上、下”这 5 个汉字学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对复 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一、二、三、四、五”是常见字,可 联系生活多认读。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 的同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学习“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 树、小鸟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 通过找鸟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 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 写字。 认识田字格。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

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 助认记。

培养良好习惯。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田字格拍手歌

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 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 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 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去纠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 “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 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 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 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 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18

一 二

1画,独体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书写时 从左到右,要写平稳。

2画,独体字。

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 格。字要居中。

教师示范横:

从左到右,起笔 时稍重,收笔时向右 稍按一下。

3画,独体字。

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三 横最长。

教师示范竖:

3画,独体字。

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 下横要长一些。

从上往下,起笔 时稍重,收笔时从重 到轻。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 能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

准确。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本课语句排列整 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 “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

2. 理解运用。 图文结合,在语境中理解词句。文中先后出现“金、木、水、火、土、上下、日月”

等词语,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学生在图中 和生活中找一找有关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们相关的事物。“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间 的位置关系加以理解,如“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学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 可。“日月”不仅可以理解本意,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今天是“× 月 × 日”,明天是“× 月 × 日”,昨天是“× 月 × 日”。

第一单元

19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全册

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教学资源1.国画《一望大江开》。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bd7l5vfac3gznb0gt563y3j84vsiw00af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