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回归方程的形式: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图示是一条直线,β0是回归直线的截距,β1是回归直线的斜率,表示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E(Y)的变动量。

2. 最小二乘法(不需要掌握计算,需要掌握的是下划线标注的文字)

在现实中,模型的参数?0 ?1都是未知的,需要利用样本数据去估计,采用的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就是使得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最小来估计?0 ?1的方法。

第26章 时间序列分析

1、 平均发展水平(近5年计算考察过一次,内容较难,考虑时间效益,建议放弃) (一)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就是简单算术平均数。 【例1】某地区1999~2003年原煤产量如下: 年份 原煤产量(万吨) 1999年 45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46 59 68 2003年 72 该地区1999~2003年的平均每年原煤产量为( )万吨。 A.58 C.59 D.60 【答案】A

【解析】原煤产量是时期指标。平均产量=(45+46+59+68+72)/5=58万吨。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逐日登记)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

i.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即已掌握了整段考察时期内连续性的时点数据,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ii.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重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 【例2】某超市2013年6月某商品的库存量记录见下边,该商品6月份的平均日库存

量是( )台。 日期 1-9日 10-15日 60 16-27日 40 28-30日 50 库存量(台) 50 A. 48 B. 40 C. 45 D.50

【答案】A【解析】 本题属于连续时点序列中指标值变动才登记的一种情况。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平均库存量=50*9/30+60*6/30+40*12/30+50*3/30=48

? 第二种情况,由间断时点(不逐日登记)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 i.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间断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是“两次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例3】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单位:人)如下: 时间 职工人数 3月31日 1400 4月30日 1500 5月31日 1460 6月30日 1420 该企业3~6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

A.1500人 B.1400人 C.1445人 D.1457人 【答案】D。【解析】月末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由此构成的时间序列为间断时点时间序列。 间隔期均为1个月。采用“两次平均”的思想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第一次平均:(1400+1500)/2=1450; (1500+1460)/2=1480; (1460+1420)/2=1440; 第二次平均:(1450+1480+1440)/3=1457

ii.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

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也采用“两次平均”的思路,且第一次的平均计算与间隔相等的间断序列相同;进行第二次平均时,由于各间隔不相等,所以应当用间隔长度作为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例4】某行业2000年至2008年的职工数量(年底数)的记录如下: 年份 职工人数(万人) 2000年 1000 2003年 1200 2005年 1600 2008年 1400 则该行业2000年至2008年平均每年职工人数为( )万人。 A. 1300 B. 1325 C. 1333 D. 1375 【答案】B。 【解析】年末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所对应的时间序列为间断时点序列,登记的间隔期不同,采用“两次平均”的思想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第一次平均(简单算术平均):(1000+1200)/2=1100;

(1200+1600)/2=1400; (1600+1400)/2=1500; 第二次平均(加权平均): 1100*3/8+1400*2/8+1500*3/8=1325万人。 【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计算总结】

序列 时期序列 时点 序列 连续时点 (以天为时间单位) 间断时点 具体类别 平均数的计算 简单算术平均数 逐日登记逐日排列 简单算术平均数 指标值变动才登记 加权算术平均数 间隔时间相等 间隔时间不相等 两次平均:均为简单算术平均 两次平均:第一次简单算术平均; 第二次加权算术平均 【例5】在序时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中,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计算思路相同的是( )。

A.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 B.时期序列序时平均数

C.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的连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D.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的连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 【答案】A

(二)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计算思路: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y??ab??

2.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高频考点,内容不难掌握,要掌握计算) (一)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1) 逐期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2) 累计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水平之差。 【提示】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例如:某地区2000~2004年钢材使用量(单位:万吨)如下:

年 份 使用量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 2 4 5 8 逐期增长量分别是:2-1=1万吨;4-2=2万吨;5-4=1万吨;8-5=3万吨 累计增长量是:8-1=7万吨

累计增长量7万吨=逐期增长量之和(1+2+1+3) (二)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合计累计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时间序列项数?1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高频考点,认真听课,内容不难掌握,要掌握计算) (一)发展速度

(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 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分。

①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用ai表示,

定基发展速度ai?报告期水平yi

最初水平y0②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bi表示, ③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简记:定基积) 推导: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定基发展速度

yny1y2y3y???????n=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y0y0y1y2yn?1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简记:环比比)

推导:

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

ynyn?1yn/==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y0y0yn?1(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

基期水平基期水平1、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定基增长速度 =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1

基期水平基期水平2、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环比增长速度=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上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1上期水平上期水平

2000 1 2001 2 200% 100%= (2-1)/1 200% (2/1) 100%= (2-1)/1 2002 4 400% 300%= (4-1)/1 200% (4/2) 100%= (4-2)/2 2003 5 500% 400% =(5-1)/1 125% (5/4) 25%= (5-4)/4 【应用举例】某地区2000~2002年钢材使用量(单位:万吨)如下: 年 份 使用量 以2000年为基期的 定基发展速度 以2000年为基期的 定基增长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提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 4.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近5年计算考察1次,根据公式计算,只要不粗心,可以得分) (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平均发展速度b?n??bi?1?n1?n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

或者:平均发展速度b?nynn?定基发展速度 y0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时期数(用时间序列中的最末时间减去最初时间) (2)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5.速度的分析与应用(近5年没考察过计算,记住公式,主要掌握理论性的知识点) “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6.移动平均法(2015新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握计算) 1.移动平均法使用时间数列中最近K期数据值的平均数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2.计算:

【例题25,单选题】某商品流通企业某种商品前11个月的实际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时间1 (月) 实际 270 销售量(吨) 2 280 3 300 4 310 5 305 6 330 7 345 8 350 9 364 10 373 11 385 12 取m=4,用一次移动平均数法预测,则第12个月该种商品的销售量为( )吨。 A.350 B.364 C.368 D.385

【答案】C【解析】第12个月的销售量预测值=(D8+D9+D10+D11)/4 =(350+364+373+385)/4=368吨。

7.指数平滑法(2015新增,建议放弃计算) 计算:

预测值Ft+1=平滑系数α×第t期实际观察值+(1-α)×第t期预测值 α为平滑系数,取值范围:0≤α≤1

【提示】在开始计算时,没有第1期的预测值,一般可以设第1期的实际观察值即为第1期的预测值。

第28章 会计循环

1. 四个金额要素(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基本关系为:(考察频繁,很重要)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1)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记增加;贷记减少 资产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记减少;贷记增加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2.复式记账(重要考察点,很重要)

①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② 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第29章 会计报表

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024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回归方程的形式: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图示是一条直线,β0是回归直线的截距,β1是回归直线的斜率,表示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E(Y)的变动量。2.最小二乘法(不需要掌握计算,需要掌握的是下划线标注的文字)在现实中,模型的参数?0?1都是未知的,需要利用样本数据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ba0z5yxxc7f1wl0k4bu3bj0w6iihw013k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