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的项目除个别条目外,均需记分,其记分方法如下: I(1)无爱好或一种爱好记0分,两种爱好记1分,三种或以上记2分。 I(2)及I(3);“不知道”。不记分,低于一般记0分,一般记1分,高于一般记2分。(2)及(3)的分数加起来求出平均数,作为这一项的分数。
Ⅱ(1):记分法同I (1)
Ⅱ(2)及Ⅱ(3):记分法同I (2)及I (3) Ⅲ(1):记分法同I(1)
Ⅳ2):记分法同I (2)及I(3) Ⅴ(1):无或一个,记0分
二、三个记1分;四个或以上,记2分 Ⅴ(2):不到一次记0分
一、二次记1分。三次以上记2分。
Ⅵ:较差记0分,差不多记1分,较好记2分,把a、b、c的三个分数加起来求出平均分,作为一个分数,d的记分法同上,另作一个分数(即Ⅵ项有两个分数)
Ⅶ(1):不及格记0分,中等以下记1分,中等记2分,中等以上记3分。把各项分数加起来求出平均数,作为Ⅶ(2)的分数。
Ⅶ(2):“不是”记1分,“是”记0分。 Ⅶ(3):“没有”记1分,“留过”记0分 Ⅶ(4):“没有”记1分,有问题记0分。 问题开始及解决情况不记分。
6 / 8
第二部分的内容被归纳为三个因子,即活动情况(包括第I、Ⅱ、Ⅲ、Ⅳ条),社交情况(第Ⅲ、Ⅴ、Ⅵ条)及学校情况(第Ⅶ条)。如果将这三个因子从左到右排列在横轴上,把各因子的总分从少(0)到多,按百分位数或T分大小从下向上排列在纵轴上,就可以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廓图”。
社会能力的分数越高越好,但绝大多数的分数处于2百分位和69百分位之间(即T分30一55)。低于2百分位者(即T分<30)被认为可能异常。
4—16岁的儿童被分为三个年龄组进行分析,即4—5岁,6一11岁及12—16岁,以下是6—16岁儿童社会能力的分数的正常范围列表;
表1:6~11岁男孩社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表2:12~16岁男孩社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表3:6~11岁男孩社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表4:12~16岁女孩社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第三部分是这一量表的重点部分,以下对这—部分作较详细的介绍: 1.条目排列:113条行为问题是任意排列的,即按某一行为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次序排列(第一条是A,第113是w)不是按内容性质归类排列。
2.统计归纳:每一条行为问题都有一个分数
0、1或2分)称为粗分,把113条的粗分加起来,称为总粗分。分数越高,行为问题越大,越低则行为问题越小。根据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可以算出一个正常上限,例如4
5、6
1、12~16岁男孩的总粗分上限分别 2、
0、42和38,同龄女孩的上限分别为42
7 / 8
5、37~41
7。超过这个上限分数,就应做进一步检查。
根据统计处理,还可以把以上13条行为问题归纳为8~9个因子,每个因子包含13条里若干条,所包含的条目的因子负荷后等于或大于0.3,有时同一条目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因子之中。
把每一因子包括条目的粗分加起来.就是这个因子的分数,为了统计方便,这个分数又可以折算成标准转换分(即T分)。因子分的正常范围在69至98百分位之间,即T分在55至70分之间。分数超过98百分位时即以为可能异常,应予复查,分数低于69百分位时仍属正现将因子分正常值范围(即69百分位平均分至98百分位平均分)列表如下:
表5:6~11岁男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表6:6~11岁女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表7:12~16岁男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表8:12~16岁男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