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
河中石兽
01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纪昀(yún) 圮于河(pǐ) 棹(zhào) ...曳(yè) 铁钯(pá) 木杮(fèi) ...湮(yān) 啮沙(niè) 溯流(s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靠近) . (2)山门圮于河(倒塌) . (3)阅十余岁(经过,经历) . (4)求二石兽于水中(寻找) . (5)竟不可得(终了,最后) . (6)曳铁钯(拖) .
(7)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探求) . (8)众服为确论(正确的言论) .. (9)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A) A.山门圮于河 B.阅十余岁 ..C.是非木杮 D.尔辈不能究物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
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
材料中的铁牛等雕塑是在哪里发现的?《河中石兽》中的石兽又是在哪里发现的?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
上文铁牛等雕塑是在原址发现的,而课文中的石兽是在河流上游发现的。启示:对于书上的知识,我们要有质疑精神,不能不加思索就接受,有些事物现象不是符合所有情况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探索。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2)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认为 ..(3)棹数小舟 棹:划(船) .(4)湮于沙上 湮:埋没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8.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9.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示例: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
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二)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④而入”?遂依而截之。
(《执竿入城》)
【注释】 ①计:计谋,策略。②俄:不久,一会儿。③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④中截:从中间截断。
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河干:河岸 ..B.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 .C.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帐篷 ..D.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逆流 ..(解析:C项“设帐”意为“设馆教书”。)
11.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
12.语段(一)中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1分)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2分)
13.简要概括语段(二)给你的启示。(不超过40字)(2分)
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