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教育的教育“信息化”观察
面向智慧教育的教育“信息化”观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未来教育的个性与智慧培养诉求中,数字信息世界被寄予厚望。教育信息化2.0的推出和智慧教育的发展对智慧服务环境都有寄托。如何在已有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上更直接地走向这个目标需要多角度思考。通过信息化连通意识世界与数字世界以“智慧化”数字教育环境,或可作为科学地审视这一问题的门径之一。其要点在于从信息科学视角深化教育的信息化研究工作,要害在于教育信息的技术化过程。回顾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与智慧教育理论研究,有利于认清现实问题,优化并推进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运动与变化中聚类定型可以成为对教育信息进行技术塑造的基本要点。教育信息化需要通过对教育信息的技术塑造连通教育意识与数字世界,而伺服于个性与智慧培养的智慧服务环境在应教育活动参与者即时需求的逻辑演变中呈现高级的“神经网络”功能,它需要在教育信息的技术塑造中成长为智能化的、人性化的技术实体与服务形象。教育信息化的后续发展需要侧重教育信息的“流-态”设计,以及教育信息流通架构的思想、方法、策略和实施,以通过“智慧育人”切实推进教育信息492.0发展,响应“立德树人”教育改革政策。
关键词:智慧;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科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手段作用于教育呈现出来的教育形态转变过程。智慧教育就是信息化教育所轉变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是一种境界,也就是一种系统状态;按其理论研究,可以理解为智慧方式与环境作用下的教育,或者是面向智慧、追求智慧的教育。其内涵重点表现为智慧教育的途径与方式及期望中的人之智慧。前者涉及如何达到智慧教育的方法论,后者指向教育的目的。大教育语境下,智慧教育的追求就是要通过提升“知能”水平,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智慧、完善人性与人生。伴随着各式信息技术形态的介入,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后继推进中
1
更有力地促进教育形态的转变与教育境界的提升,是个需要多番思虑的问题。本文在回顾教育信息化历程的基础上,从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科学应用着眼,基于整合教育发展目标、教育实践需要、学习科学理论、分布式技术架设与教育信息处理及教育数据规范等多层知识应用,提出应当对教育信息进行“流-态”定型,并在不同层面做教育信息流整合性设计,以通过教育信息数字流通为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铺平道路。基于教育信息技术形塑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系统性架构,在逻辑上具备通达未来教育目标的理法条件,在实践中具有着床于实际问题的推进依据,可为教育信息化2.0发展提供参考。 一、智慧教育 (一)智慧教育的意涵
智慧教育旨在帮助受教育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其高智能、创造力,并形成智慧以终能共善于自己、他人与社会。在宏观上智慧教育具有适应于具体时代、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人类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教育信息化语境下的智慧教育更侧重“教育的智慧”,它指向信息化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式。它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的教育。
智慧一定是指人,本质在于人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是智慧的外显,相应地创新成为新时代智慧教育的外在体现。智慧的发展可以通过物态智能辅助加以提高。人类的认知、统计分析、观察、记忆、决策等在智能化辅助下得到更好的支撑,从而使其智慧效能得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所推进的智慧教育强调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特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和辅助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在此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行灵活的适应、塑造和选择,并在智慧服务帮助下利用各种技术参与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这个过程就表现为主体的智慧学习。智慧学习的目标是形成学习智慧,提高创新能力。学习者可以借助智慧环境,按需获取学习资源,灵活自如开展学习活动,快速构建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智慧学习孕育于智慧教育发展的土壤,将搭乘推进智慧教育的便车而与智慧教育共同发展。 (二)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
2
智慧在本质上是人在意识与思维过程中知识结晶的体现,是心智过程的品质表现。智慧的中文意思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Wisdom)在剑桥在线词典中的释义是“利用知识经验做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可见,智慧表现为灵活、正确、迅速,体现在对事物、问题的理解、解决、决策与判断,价值取向是好的、善的,其基础是知识(储备)。 智慧教育追求人的心智品质,实践中要凭借具有智慧品质的智能化环境,利用智慧的方法开展智慧教学与智慧学习。即智慧的品质要求贯穿于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学习者而言,就是通过发现、发掘,培养自己的智慧,发展并完善自我,形成属于个人的智慧脉络与智慧品质,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贡献自我。更具体地智慧教育与学习中涉及辨析判别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智慧的环境条件、教学与学习过程。从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来看,智慧环境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人和物的智慧。前者是人之间的智慧作用,后者则是人与物间的智慧作用。虽然在内涵上两种作用都有灵活的适应性,但还是有不同的。如果环境具有智慧特性,对于追求人的智慧的成长,无疑是一种更好的条件。作为外围环境和条件,人的智慧(教师等)可通过培训、专业发展等不断提高;而环境智慧(物的方面)或可赖于智慧计算。
作为智慧教育的重要条件,智慧学习环境将基于学与教的原理被植入人类知识的结晶并智能化地服务于人类学习。如果说,智慧教育主要涉及分别依赖于智慧计算、智慧教学法和学习科学的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与智慧学习,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将集中体现在嵌于物的智能化模块,即智慧环境中的智能功能部分,其中将融入教学法与学习科学中的规律、原理等反映人类智慧的知识结晶。作为重要部分的智慧学习环境,它辅助学习的功用体现在——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由计算系统或其他智慧设备分解,学习者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记忆、动机等投入到更为复杂的、更需智慧的学习任务中。这样,环境带来的额外负担将被化解,使学习者可以更能专心于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协作能力、平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