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献阅读在“原理”课教学中的地位分析及模式探索
作者:景君学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18期
【摘要】分析文献阅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文献阅读,可以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庸俗化倾向,可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还可以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辨能力。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出穿插导读、小组探究、拓展深化等阅读方式,从而避免对理论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历史的对接。实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原理”课 文献阅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46-02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和要求特征决定了与经典文献的深层次关联,处理好原理中文献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学习各种专业的本科生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关联度之间的关系成为这门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文献阅读的要求及篇章分析
在“原理”(2013年修订版)教材中,文献阅读的任务还是较重的。从统计来看,每章都安排了文献阅读,最多的15篇,最少的也有6篇。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经典著作和文章中,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选集》、《列宁专题文集》,《斯大林选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还有党的重要会议的文件及其学习读本。这些文献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师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是真正能将其阅读下来,并对课程有一个较好的结合,还是有一定难度。 从“原理”课内容的设置来看,绪论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和把握。第一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及基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等前三章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构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及唯物史观。第二部分是用政治经济学分析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大多数教师将精力放在哲学部分,这部分就成为整个课程的重中之重。从文献阅读的要求来看,罗列的也是最多的,可是据我所知,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将文献的阅读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 二、文献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文献阅读在“原理”课教学中的地位分析及模式探索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