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活化语言知识
概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已经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2024年的高考开始,高考试题中已经将以往孤立考查的“辨析病句、补写语句、辨析成语”等语言基础知识考点放在同一个语段中集中考查,更加突出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在语言实践中对语言知识进行活化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备考实效。
放眼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热衷于从高考真题中总结规律,提炼方法,学生则习惯了死记硬背,拼命刷题。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没有在真正的语言实践中去活化运用,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只会“刻舟求剑”,生搬硬套。几年下来,背了很多知识记了不少方法刷了数不清的题,可是语言运用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语言运用题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得分率一直走低甚至出现大量零分卷”。
“语言知识与运用”在高考试题中主要考查近义词、成语、病句、衔接、得体等基础知识以及具体语境中的话语组织、语境把握、言语技巧和语意逻辑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当然少不了对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少不了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但这绝不是语言学习的全部。《语文月刊》前主编陈建伟先生在2011年前后曾多次撰文强调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指出“语用才是语言的生命力之所在”,并质问“我们语文教学是否还在一味地给学生粘贴语言知识的标签而没有为学生搭建语言应用的平台呢?”呼吁广大语文老师“多为学生创设语言应用的环境”。遗憾的是,多少年过去了,陈先生批评的现象并没有太多改变,他所希望的情形还有待语文教师努力。
语文学习不是套公式!语言知识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加以运用。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的目标与任务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要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
知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匯、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
念”等等,无不强调语言的实践运用在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背下了整本字典不一定就具备了阅读的能力,记住了教辅书上容易误用的成语并不一定能够正确使用成语,病句的类型乱熟于心极有可能仍然写不出通顺的句子。为什么?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习得的过程,只在机械记忆和不
断刷题的层面下功夫而没有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不可能有太多提高。 所以语言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阅读的习惯、积累的习惯和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等等。语文本来就是一个见效慢的学科,如果没有良好学习习惯作支撑,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拓宽学习视野,强化实践意识,积极创造引导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将死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譬如,在教学中推进自主阅读、定期开展类似于“给报刊找差错”以及语言知识积累分享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搭建在语言实践中活化语言知识的平台。
即便是复习备考,我们也要因应特点,转变策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已经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2024年的高考开始,高考试题中已经将以往孤立考查的“辨析病句、补写语句、辨析成语”等语言基础知识考点放在同一个语段中集中考查,更加突出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所以,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在语言实践中对语言知识进行活化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备考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