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化学:1.2《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新人教版必修1)完美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陈述了化学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即“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依据课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a、 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和换算。 c、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通过课前探究,学会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 通过课堂探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 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化学计算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感受化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课堂探究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课标》指出:“从教学方式与实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目标的关系来看,探究式教学应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教学方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因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过程,理解了过程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方法,从而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的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溶剂体积”与“溶液体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三、教学程序:

新课改倡导以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本节课依据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 1、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课堂上他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诸如止咳糖浆、饮料、眼药水、矿泉水、四特酒等,实验室诸如盐酸、碳酸钠等溶液的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出示自己收集的标签,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进而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 ——物质的量浓度。

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的基础上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建构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学课本感受概念,然后通过以下具体实例练习来巩固、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 5.85克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 1molNaCl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个练习是对概念的直接运用;

第二个练习巩固已学知识“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换算”。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们将在各自的思考与判断中,进行探讨和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相互解答疑问,自主进行合作探究。

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引起彼此的心灵的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

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突破了教学的重点;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在他们享受成功喜悦之际,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给出了“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 探究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与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课标》中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请同学们自行设计表格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然后计算98%(密度为1.84g/cm)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他们不难从两者的“溶质的单位、溶液的单位、计算公式”作出比较。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两个物理量间转换存在着较大困难。于是我为学生准备了98%(密度为1.84g/cm)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当他们经过具体化、形象化的转换,再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将所有的数据换成字母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抽象的转换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巩固提高: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用98%(密度为1.84g/cm)的浓硫酸配制250mL1.84mol/L的稀硫酸溶液。 3、开拓眼界

在成功的激励下,课本知识此时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升华。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在多个方面都显现出STS教育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为学生提供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从中体验化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4、课堂评价

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堂评价练习,巩固知识、技能目标。

1. 下列溶液中NO3的浓度与100mL1 mol/L硝酸铁溶液中的NO3的浓度相等的是:( ) A.200mL1.5mol/L硝酸镁溶液 B.200mL1.5 mol/L硝酸钾溶液 C.50mL3 mol/L硝酸钾溶液 D.300mL1 mol/L硝酸溶液

2. 一种NaOH溶液的浓度为cmol/L, 密度为ρg/cm,则这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3

--3

3

3

40?1000?40c1000c?100% C. ?100% D. ?100% ?100% B.

1000c40c1000?40?5、作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种,他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请同学们利用自己课前收集的

各种溶液的标签,相互命题,将其它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

四、教学反思:

这样的作业,同学们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他们定会兴趣盎然,相互命题相互解答的过程,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充实感,又能提升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灵活运用程度。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过分强调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的学习方法。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化学:1.2《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新人教版必修1)完美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aymn6iiyy3y3j84vsq02xzhu2kzfw009p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