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I)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I)卷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滞留(zhì) 麾下(huī) 涕泗横流 重蹈覆辙(zhé) B . 旁骛(wù) 亵渎(xié) 根深帝固 一抔黄土(péng) C . 睿智(ruì) 陨落(yǔn) 脑羞成怒 廓然无累(guó) D . 扶掖(yè) 恣睢(zì) 一愁莫展 庶竭驽钝(shù) 2.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3. (9分) (2019·上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①在________知识、重视学习的今天,倡导和推广亲子阅读、家庭阅读乃至全民阅读已成为共识。然而,家庭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和孩子交流?②都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悦享围炉夜话的亲子阅读空间,让它成为思想的会客厅、心灵的阅读所、亲情的避风港……③如果每个家庭都书香萦绕,我们的梦想——④“书香社会”,指日可待。

(1) 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A . 崇尚

B . 推崇 在________知识、重视学习的今天,倡导和推广亲子阅读、家庭阅读乃至全民阅读已成为共识。 (2)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8 页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4. (5分) (2019八下·厦门期末)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 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州》) (3) 曲径通幽处,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水击三千里,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8) ________,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9)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虽有嘉肴》)

(10) 故虽有名马,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11) 《卖炭翁》中写出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冷,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5. (5分) (2019七上·宣州期中)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1) 《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________。

(2) 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的《________》一文中,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比如“郭巨埋

第 2 页 共 8 页

儿”、“________”等。

6. (5分) (2019九下·浙江模拟) 某社区计划从2018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1日设定为“无手机日”。请你为“无手机日”拟定一个宣传口号(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并陈述设定这个日子的缘由和目的。(不少于60字)。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丁辉

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一代的传统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比如“少不读红楼”之类。后来又有人说,“少不读鲁迅”。我初听这句话,内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子,觉得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

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那么,“少读鲁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似乎不必为尊者讳,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看事。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这些姑且不论。总之,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说“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胡适的“药方”好不好尚可存疑,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看得透”,我想应该是“拥鲁”派和“反鲁”派都愿意承认的,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鲁迅深刻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正是源自他对“中国病”的“诊断”全面而深刻。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斗争和反抗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明知道是徒劳,却周而复始,永不止息。鲁迅说:“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

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因此,我对“读点鲁迅”是没有意见的。但对青少年读“太多”的鲁迅却每每心怀疑虑。我的想法是,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世界就有可能在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无一可信,亦无一可爱,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这样,岂不“于国于家无望”,“生意

第 3 页 共 8 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I)卷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I)卷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2分)(2017九上·自贡期中)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滞留(zhì)麾下(huī)涕泗横流重蹈覆辙(zhé)B.旁骛(wù)亵渎(xié)根深帝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aye951xd03gznb0gt563y3j84vsiw00ag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