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第一周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画、剪、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特征。
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特征 教学难点:
会正确的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
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出示主题图(P2),让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一、板书课题:
师: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而且应用广泛。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请大家把学习目标默默记在心里。
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吗?
三、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三页上面的6幅图案。 1. 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2. 你能再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选出你最喜欢的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检测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四、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2:自学例1 1、 2、 3、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条线表示什么?(对称轴)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它们到
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形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轴对称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个性质很关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检测题: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梯形可以画出一条对称轴。( )
(2)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出示自学指导3: 1、
自学例2:
(1)先想一想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2、举出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至少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