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全册课时作业(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后作业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散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盐的是 ( ) A.CuCl2 B.NaClO C.CaCO3 D.Na2O 答案D

解析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N 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因此Na2O不属于盐,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答案A

解析B、C、D中发生的反应,都是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而A中发生的是碱与盐的反应。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HD、干冰均为化合物 ②漂白粉、盐酸、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淀粉溶液、豆浆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B

解析①中的HD为单质;④中的碘酒是单质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⑤中Na2O2是钠的氧化物。

4.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C

2+

解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A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B项,硅胶作干燥剂是吸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C项,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D项,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时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

6.(2018·四川眉山一中高三月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作胃酸中和剂 答案C

解析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都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意思是用铁锅加热硫酸铜晶体,时间长了,铁锅表面就变成了铜,该过程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文中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是浸取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C不正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与强碱反应时表现酸性,与酸反应时表现碱性。由于氢氧化铝是难溶的弱电解质,所以不论其表现酸性还是表现碱性,都是非常弱的,所以它可以用作抗酸药。氢氧化铝可以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铝表现了碱性,D正确。 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碱 项 碱性酸性酸 盐 氧化氧化物 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答案C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8.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胶体的吸附 ②盐类的水解 ③焰色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Fe 的还原产物是Fe,Fe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因此,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了①②④的变化过程。

9.下列是某同学自己总结的一些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

C.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D.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反应类型 答案D

解析CO2属于无机物;CO、Na2O2等氧化物,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一种元素在不同氧化物中的价态可能相同,如H2O、H2O2中H都为+1价。

-3+

3+

10.学生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B.b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C.SO2、Na2C2O4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CH3COOH与Na2S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SO2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能电离出H和HS ,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而不是SO2电离,故H2SO3是电解质,而SO2是非电解质,A错;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CH3COOH和b填充在一起,故b不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B错;SO2中的硫元素为+4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Na2C2O4中的碳元素为+3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Na2S是盐,而不是碱,故CH3COOH与Na2S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引入,增加了新的物质分类方式,我们要及时将其纳入已有的分类体系。请将下列物质中正确的序号填入空白处。 ①空气 ②铜 ③稀硫酸 ④石墨 ⑤乙醇 ⑥CO2气体

⑦H2SO4 ⑧CaO粉末 ⑨HCl气体 ⑩熔融的NaOH 液氨 CuSO4·5H2O晶体 (1)属于纯净物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属于单质的是 。 答案(1)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2)⑦⑧⑨⑩ (3)⑤⑥ (4)②④

解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或者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2.(12分)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原因是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角度进行讨论说明)。

+

-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理由是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13.(12分)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如果用

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 。

(4)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3)2CO+2NO

N2+2CO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2和N2,NO、CO、CO2都属于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4.(14分)21世纪是钛的世纪。下面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一种工艺流程:

(1)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图为镁元素的某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 (填序号)。

+12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镁是一种 (填“活泼”或“不活泼”)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 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下图为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A处的化学式为 ,B处的物质类别是 。

(2)反应Ⅰ在800~900 ℃的条件下进行,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过反应Ⅱ可获得海绵钛,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TiCl4+2Mg本类型属于 反应(填序号)。 A.化合 B.分解 C.置换 D.复分解

该反应在下列哪种环境中进行? (填序号)。 A.稀有气体中 B.空气中 C.氮气中 D.CO2气体中

(4)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答案(1)①C 活泼 Mg3N2 2Mg+CO2②Mg(OH)2 盐

(2)2C+2Cl2+TiO2(3)C A (4)Mg和Cl2

TiCl4+2CO

2MgO+C

Ti+2MgCl2。该反应的基

课后作业2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量浓度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的是( )

A.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1

C.将100 mL 0.5 mol·L的NaNO3溶液加热蒸发掉50 g水后的溶液 D.标准状况下,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c(NaOH)=

· -

.

=1mol·L;B项,c(H2SO4)= · =1mol·L;C项,蒸发掉50g水

.

-1

-1

-

-1

后,溶液的体积并不是50mL,NaNO3的浓度也不是1mol·L;D项,c(HCl)= . · =1mol·L。

2.(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4.48 L的Cl2通入水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B.常温下,1 L pH=3的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0.001NA

C.273 K、101 kPa下,22.4 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物的分子总数为NA

-

-1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全册课时作业(含答案)

课后作业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散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盐的是()A.CuCl2B.NaClOC.CaCO3D.Na2O答案D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amsj7gvkp4yj364q360565jb3urvy0113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