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审美作为国家音乐学科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核心内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培养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多方面多途径得以实现,而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音乐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是贯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论文主要就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这一论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美育以养成高尚之风,以成国民之道德。
①国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中,首先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为核心。
鉴于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现状,因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欠缺,以及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又考虑到于美育教育的复杂性,所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是当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首要任务。
基于此,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实际调研,在借鉴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来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在中小学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内,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最具有潜力的花朵,其审美能力、观念、趋向与追求等,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②对于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教会学生先做人再做事是教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带领学生逐渐感受音乐与人文之美,提高其创造、鉴赏的能力,增强其审美意识、开发其智力以及培养他们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和超越的精神。
因此,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观,继而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一对审美的认识不足。
目前,在实际音乐教学中,由于音乐教师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要求,因面临社会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偏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致使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机械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略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体会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缺少师生共同感受、欣赏、创造的关键点。
对此,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首先要强调的。
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开阔思路,精心备课,在音乐传授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剖析,通过神情、动作、体态以及各种律动完美的将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从而从内心深处想要去表现音乐之美。 二对个体分类不明确。
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有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倾向,而忽视其认为天资缺乏的学生,当然这种情况在音乐教育中也不例外。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每个学生都天生具备音乐素质,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从内心深处热爱音乐,五音不全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所以这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应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是为天才所独家设立的特殊教育,音乐教育应该提供给平等的学习机会给每个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统筹兼顾,达到满足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这一点是当代许多教师所缺乏的。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程设制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许多音乐课的目标仅仅只限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育人的根本目标,忽略了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应注重学生在参与学习领悟音乐的过程中能收获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享受以及生活中的体验与感悟,教师上课不能只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其应做的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形式来实现以音乐教育人的目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寓乐为育的形式,巧妙地将音乐课变成实现审美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三、如何培养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一以情为主,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③意思是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情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提到音乐审美教育,其核心首先就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师在做课堂准备时,要深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相关资料,深入挖掘研究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且勤于发掘音乐作品中如旋律、节奏或者歌词中带有美感的审美因素。
在教学环节,首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真正的内涵,其次在教学范唱的过程中要能做到更好的展现歌曲的情感。
应注重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子的内涵,表达的主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用准确的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恰当的肢体语言,用心给学生构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情感氛围,让其置身于作品浓烈的情感氛围内。
这样,通过音乐情境设置,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作品、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达到审美教育之目的。 二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力等方面进行,④在实际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
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结构特点,根据内容、形式、要求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思想认知水平的懵懂阶段,各项发育都尚未成熟,虽然有着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但对音乐感知不清晰,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与想象能力上多下功夫,引导他们走上稍高层次的朦胧的审美理解力。 懵懂时期的他们,好奇、好新、好动、爱模仿,意味着怎么引导他们就怎么理解,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
当然,这就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聆听美,让学生聆听不同情绪的音乐,用不同的体态律动表现出来,这也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阶段,是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教学要求。
然而对于有一定音乐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知识的积累,心理与生理的发展变化,已经具备了对音乐基本的感知能力,就意味着加强对他们审美教育的引导会更为容易些,所以这个阶段,要求他们不仅要会聆听音乐,更要注重培养其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不仅要聆听并感受到曲子的美,还要知道他们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以致审美教育达到更高层次,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中对美的体验与领悟,日趋迈向成熟,从而初步的将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世界观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之中。 在此基础上要在广泛开展丰富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