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三次质量检测
试题
(满分:100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单选题(1——20每题1.5分,21——40每题2分,共70分) 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图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 4月19日19时 B. 6月22日22时 C. 10月20日20时 D. 12月22日22时 2.在图示附近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 丝路古城遗迹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 带状绿洲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2时20分 B. 15时20分 C. 8时20分 D. 18时20分 4.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 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C. 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D. 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2017年9月16日18时15分左右,游客在广东者学庆市拍提到“卧佛含丹”(图)的地理奇观,夕阳仿佛一颗“金丹”,从卧佛(天然石山)口中徐徐落入。据此完成5——6题。 5.该目游客在拍摄“卧佛含丹”时,镜头朝向 A. 东南偏东 B. 西南偏南 C. 西北偏西 D. 东北偏北
6.要在相同位置拍摄到“卧佛含丹”,大致要等待 A. 2.5个月 B. 4.5个月 C. 6.5个月 D. 8.5个月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
1
7.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利于海洋航行 B. 吸引鱼群集聚 C. 加快污染物扩散 D. 形成连续性降水 9.形成舟山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②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 ③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上泛到海面 ④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 ⑤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右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380米 B. 400米 C. 590米 D. 620米 11.如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 ①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地势南高北低 ③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④甲地所在地形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右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对a、b、c、d四地温度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b B. b=c C. a>c D. c=d
13.下列符合图中河流干流流量随流程变化的是
A. B.
C. D.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4——18题。
14.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
2
进200 km,则其最终位置
A. 回到M点 B. 在M点正东方 C. 在M点正西方 D. 在M点东南方 15.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A. 4 444 km B. 3 333 km C. 2 222 km D. 1 823 km
16.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 一直向东 B. 先东北再东南 C. 一直向西 D. 先东南再东北 17.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60°N,140°E B. 60°S,140°E C. 60°N,140°W D. 60°S,140°W 18.关于图中M、N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日出方位一定不同 B. 昼夜长短一定不同 C. 北极星的仰角一定相同 D. 太阳高度一定相同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19——20题。
19.当B点的区时为6月22日4时,此刻全球以两条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的经线是( ) A. 20°W和160°E B. 60°W和180° C. 160°E和180° D. 120°E和180° 20.一架飞机从A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南飞越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候(从A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 A. (40°S,170°W) B. (50°S,170°E) C. (40°S,170°E) D. (50°S,170°W) 下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AMB为昼弧,α等于23°,据此回答21——22题。
21.此时国际标准时间
A. 9时40分 B. 10时
C. 22时20分 D. 21时40分
22.α由0°增大到23°的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 A.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慢 B. 天山牧民由山麓转向山坡放牧 C. 悉市尼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减小 D. 南极地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
下表为50゜附近的欧洲西部和南美洲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读表回答23——24题。
3
23.乙地
A. 位于南美洲沿海 B.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气温的年较差大 D. 以热带种植园业为主 24.夏季,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 B. 乙地白昼时间长 C. 甲地沿岸有寒流流经 D. 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下图是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回答25——26题。
25.郊区绿地的存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A. 郊区绿地能过滤城市的污染物质 B. 郊区绿地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 郊区绿地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D. 郊区绿地能减弱市区噪音,就近吸收固体废弃物
26.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的理想距离是离城市
A. 5.6 km B. 10.15 km C. 12.5 km D. 101.50 km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右图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据此完成27——29题。 27.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18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21点30分左右,属于晚立秋,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
A. 江淮准静止锋 B. 西北季风 C. 副热带高气压 D. 东南季风
28.立秋时,我国的夏、秋季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或等于22℃为入秋)大致在( )
A. 秦岭---淮河一线 B. 祁连山---横断山区一线 C. 太行山---燕山一线 D. 南岭一线
29.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 A. 反映季节时令 B. 反映月相变化 C. 反映气候特征 D. 反映动植物表象
4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这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据此回答30——32题。 30.“回南天”的产生原理是( )
A. 冷空气南下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B. 暖湿空气北上遇冷空气而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水珠
C.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过多,达到过饱和状态,易在一些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D. 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使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形成水珠 31.当“回南天”出现时( )
A. 及时开窗去潮 B. 衣物更容易晾干 C. 雨雾蒙蒙 D. 阳光明媚 32.“回南天”常出现在春季而不是夏季,决定性因素是( )
A. 气温高低 B. 水汽多少 C. 光照充足 D. 气压变化 读下图,回答33——35题。
33.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34.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 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C. 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D. 甲地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35.“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甲地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
B. 夜晚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 D. 夜晚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长白山主峰海拔约2700米,2000米以上至山顶为高山苔原带。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米,面积9.82㎞2)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湖形呈椭圆,是松花江的发源地。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在暑假时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36——37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