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论文精编
WOR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论《环境与健康
》
讷河市进化中心学校 刘纯洋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一方面我们依赖环境而生存,一方面我们又在不断的改造着环境。但不容质疑的是我们人类不能独立于环境之外,据目前我们所知,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的所有文明都是建立在地球这个大的建筑物上。所以环境对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该事物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就构成了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对人类而言,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和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空气、食物、水等物质基础,同时还提供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社会环境基础。
根据宇宙演变和生物进化论,人类大约在200万年前在地球上出现,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类即是环境的适应者,又是环境的改造者。人体与环境不仅在物质上具有统一性,而且它们之间还进行着物质的能量的交换,并且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确保人类得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体健康将受到危害,人类生存将受的威胁。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在人类的生态环境中,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而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这种统一性首先是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实现的,同时人体又不不断在进行自身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相互适应达到统一。人与环境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人体血液中60种元素与地壳中的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人与环境高度的一致性。 2、?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环境中存在很多自然因素,往往对人体呈现“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但他们往往又是对立统一的。如适量的紫外线能消毒空气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则可引起人群中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而有些环境因素,在常态下即可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又无法改变这些不利的状态,此时人体可通过生理生化的调节机制,动员机体的防御系统与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因素保持平衡状态,从而逐步对环境产生了适应。如高海拔对低氧状态的耐受,即机体通过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保持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相适应,从而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地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仅没有退化反而愈来愈发达,其主要是人类不是被动的依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主动的依赖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这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的根本区别。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如果我们对环境的遗传易感性已知,就能对引起疾病环境因素进行鉴定和评估,也就可以帮助个体较准确的认识他们所处环境暴露可导致的危险度,进而达到增强对疾病预防和改善公
共卫生的目的。目前科学家提出的环境基因组计划就是重点研究环境暴露与疾病的相互影响,其中包括研究引起疾病的等位基因与环境暴露的相互关系。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空气污染与健康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正常成分以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使原有的成分增加,超过了环境所能容许的极限,使空气的质量恶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精神状态、生活、工作、建筑设备以及动植物生长等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和危害。其主要的来源有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天然污染主要是指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及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和某些植物分泌的挥发性物质造成的。而人为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气、交通废气和生活废气。
这些废气对人健康的有很大的危害性。烟雾事件是大气污染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根据烟雾的性质和形成原因,又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最着名的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以及伦敦烟雾事件。在煤烟型烟雾事件中,引起人类健康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以及硫酸雾。烟尘含有的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氧化物可催化SO2氧化成硫酸雾,后者的刺激作用是前者的10倍。造成人的胸闷、咳嗽、咽痛、呕吐等症状,并可造成人的死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就而形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物质可导致受害者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严重上呼吸道刺激等,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肺癌是城市癌症的第一位,而在农村肺癌排在第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城市的空气污染。
2、水污染与健康
水是生命的摇篮,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代谢反应都需要在水的参与下才能完成。由于水的比热和蒸发潜热都很高,在体温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内的水份主要分布于血液、肌肉、骨骼及各脏器的组织中。成人每天的生理需水量约为2.5—3L,人体需水量因年龄、气候、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等而有明显差别。在高温条件下从事重体力的成年人,每天可需水约8—9L,而婴儿的需水量可达成年人的2—4倍。水的化学成分异常、放射性元素含量高及微生物学性状不良还可引起多疾病,如病原体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水性地方病、化学污染引起的中毒,以及由“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物质和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远期危害和放射病等。水的污染主要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农业污水的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水体受含有病原体的粪便、生活污水污染后,可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客观存在磷、氮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及毒素,不仅会破坏水生态环境,也可通过食物链引起人体中毒甚至死亡。在水体受到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时,可使接触人群发生慢性中毒,甚至引起公害病,有的可诱发癌症。WHO指出,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2亿人口因不安全饮水而患病,有400万儿童死于水传播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的霍乱、伤寒、细菌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仍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暴发流行,因此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危害仍是发展中国家突出的水污染问题。 3、?地质环境和土壤与健康
地壤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生物学作用而形成的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部分。本质上土壤属于环境的一部分。由于土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