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启德,用心育人 中学德育课程设计方案(详案)
一、目标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传统孝道盛行千年,即是官方治理天下的尺度,也是维系百姓之家的基本准绳,可谓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实施孝育,就是要从传统孝文化中寻找积极因素,启发师生 “智慧”,从孝入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创造德育的新方向,立起一面育人的新旗帜。
使学生初步具有孝敬的意识,掌握孝敬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以小见大层层推进,从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崇高境界,促进学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使学生“孝亲敬老”的情感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的崇高境界上。 孝道文化教育与教师、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特色学校(省级国粹楹联课程基地)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法制校园建设相结合。 二、背景
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现象,便是社会公德的缺失,不少人变得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良心。表现在青少年身上便是不关心学校发展,不关心社区的人与事,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是敬老爱幼,同情弱势群体,而是欺老凌幼,欺软怕硬;乐以助人、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护公物的少了,不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却多了,有
的甚至出现仇视社会或与世隔绝的扭曲心理。
学校德育工作显得过于简单化,没有鲜明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的内容空、方法旧、灌输说教多、实践活动少,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言行不一和“知行”脱节现象。从孝敬教育着手,形成德育切实可行的抓手,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三、原则 1.有效性原则
校园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应该追求有效性。不能搞空洞的理论说教,通过孝文化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终生有益的行为习惯;结合时代的特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施加文化影响。 2.激发性原则
教育的力量是激情引趣,晓理导行。学生的兴趣是校园孝文化建设是否有效的关键,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是校园孝文化教育是否促进行为的前提。校园孝文化的建设应当考虑到是否能促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的情感的共鸣。 3.科学性原则
教育是一门科学,文化育人更是一门科学, 孝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不能追求空洞的文化光环,而应是扎实有序的科学实施过程。
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的孝文化并非全是精华,有些内容封建迂
腐,对学生有消极影响,应当除去。
应构建完整有机的体系,不能零散杂乱,凭兴趣实行,无长远规划,图一时新鲜。应当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认知等特点分层实施。 4.延伸性原则
1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力求用孝文化引领的校园安全文化、学习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布置。比如,安全孝敬父母,质量报答父母,责任孝敬父母,把孝文化和安全文化,学习文化等有机结合,让孩子们明白学习做人安全不仅仅关乎自己,还关系着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国家、自己有责任做好一切。 孝文化的教育延伸还体现在由单纯的孝敬父母,拓展到感恩教师,感恩朋友,感恩自然、感谢祖国的升华。在孝文化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的迁移延伸,是培养学生博爱胸怀,人性光辉的基本原则。比如开展了绿色环保,感恩自然的环保行动,学生不再乱扔垃圾,连用节约水、电的小微行为的也深入学生的心,绿色意识不断增强,爱社会爱国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5.渗透性原则
一个成功的校园文化应该把文化理念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细致到每一副标语,都暗含感恩的心,谦虚、感恩、善良、责任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课堂上教师的德育渗透,德育墙及校园广播的宣传等各种活动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