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 * 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将心理学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能力

能力这个词是我们不断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但是,到底什么是能力,能力怎样培养,心理学中的能力是怎样的定义的,我们在写三维

目标的时候经常说,数形结合能力,观察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际上我们关于能力的认识相当模糊。 心理学中能力是这样定义的: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没有活动空谈能力是不科学的,比如我们身边有些学生跟各种个样的人都能够合得来,在各种学生活动中他都是中心,在这些活动中就体现出了这个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能力,才能培养能力。 二.需要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人到底有哪些需要呢?我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我估计大家应该有印象的。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有动力促使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现在的中国,绝大多数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可以基本满足的,还有一些极少的地方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这样的地方教育是没办法改变的,因为人不可能还没有满足生理需要去追求什么尊重和自我实现。政府的帮助应该体现在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上,不要再精神层面上大作文章,依靠简单的支教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

马斯洛认为: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如果婴儿期没有满足生理需要,会给婴儿的一生造成很大 * ,长大后可能会更强烈的追求生理需要而忽视其他需要的发展。

稍大一点的儿童有安全的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刚出生的小孩应该是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的,后来开始害怕一些东西,特别害怕失去父母,开始渴望父母的爱,这个时候,父母对他说不要他了,对儿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离开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离异,对小孩 * 相当大。这个阶段的儿童一定要满足他爱和被爱的需要。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爱与归属的需要不占主要优势,开始具有强烈的尊重的需要,我们的此时的教育应该充分的尊重孩子,让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指出他们的错误,原谅他们的错误。小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开始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有时候大人不理解小孩的一些举动,不是小孩不想听大人的话,实在是生理的需要无法控制,由于对教育规律、心理规律的无知,造成冲突,甚至酿成悲剧。 成年以后,就到了我这个阶段,不再那么叛逆,开始想办法自我实现,开始仔细的思考哪些东西是值得自己一生去追求的,心里变得十分稳定,这个时期是创造力最发达的时期,有丰富的经验、稳定的心态、成熟的思维,是一个人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青年朋友们一定要珍惜啊,到了老年时期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力不能及。 三.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以及他对达到目标可能性的期望。如果活动比较容易、活动结果的价值比较高,那么活动的动机就比较强,反之就比较弱。 学习肯定是需要一定的动机的,每个学生学习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有没有去调查研究一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有没有帮助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动机呢?要获得比较强的动机,目标不能太高,要切实可行,比如成绩很差的学生,要慢慢来,目标要低一点。目标的价值也很重要。比如奖励100元就是一个目标,但是价值不大,如果家里100万元呢,相信很多人会拚命,为什么拉登的悬赏那么高,目的就是高价值、高动机。

关于动机理论,认知理论中还有一种“归因”解释:一个人在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归因。比如,班级成绩不理想。这种理论又把影响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归因类别于归因维度特征的关系 ;稳定和不稳定; 内部和外部; 可控和不可控;能力稳定,内在,不可控;努力程度,不稳定,内在,能控制;工作难度,稳定,外在,不可控;运气,不稳定,外在,不可控;身心状况,不稳定,内在,不可控;其他因素,不稳定,外在,不可控。

维纳认为,一般来说,把行为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和不可控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的动机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大家仔细考虑一下是不是很有道理,比如一个同学考试没考好,如果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不够,属于可控因素,或者归结于能力,属于内因,这样容易在未来的学习中更有信心,同时学习的动机会更强。假如这个学生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老师教得不好,这个因素属于外在因素,并且不可控制,会丧失信心。 四.气质

关于\气质\心理学的定义是: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个定义比较抽象。

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体心理特征。能力和性格也是属于个体的心理特征,但是二者受后天环境 * 比较大。气质更多的受到神经系统 * 。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气质差异,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气质方面有更大的相似性。

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气质的形成: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心理学上还没有定论,影响比较大的是“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认为,人体中含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液体。血液占优势的人气质为“多血质\个性,其它分别为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心理学学习心得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a6sh73wzb3z01x0bvw21wxgu8k84a00nh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