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
建筑 082 郭 超 2007051118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但长期以来,建筑业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很不适应,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施工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究其原因是建筑业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材料浪费多,高空作业多。这“五多”现象一直影响着建筑业的形象,制约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须发展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化的制作、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它意味着要尽量利用先进的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工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最合理的价格来建造适合各种使用要求的房屋。它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建筑标准化,一个是建筑设计的标准方面,包括制定各种法规、规范、标准、定额与指标。另一个是建筑的标准设计方面,即根据上述设计标准,设计通用的构件、配件、单元和房屋。标准化设计可以借助国家或地区通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来实现,设计者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标准的构配件,避免重复劳动。构配件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也可以针对标准构配件的应用情况组织生产和施工,形成规模效益。也就是说所谓设计标准化,就是从统一设计构配件入手,尽量减少他们的类型,进而形成单元或整个房屋的标准设计;构配件生产工厂化,就是构配件生产集中在工厂进行,逐步做到商品化;施工机械化,就是用机械取代繁重的体力劳动,用机械在施工现场安装构件与配件;管理科学化,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避免主观意断或凭经验管理。其中,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目标的前提,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管理科学化是建筑工业化的保证。为了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不仅使房屋的构配件和水、暖、电等设备标准化,还相应对它们的用料、生产、运输、安装乃至组织管理等问题进行通盘设计,作出统一的规定,称为工业化建筑体系。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三是要加快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
工业化建筑体系分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两种。专用体系是指只能适用于某一种或几种定型化建筑使用的专用构配件和生产方式所建立的成套建筑体系,它有一定的设计专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但缺少与其他体系配合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通用体系是指预制构配件、配套制品和连接技术标准化、通用化,是使各类建筑所需的构配件和节点构造可互换通用的商品化建筑体系。而根据工业化建筑构件的生产地点的不同,工业化建筑又可以分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