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苏洵的史学与易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洵的史学与易学

作者:于子强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1期

摘要:北宋时期,承汉唐学术之余韵,易学与史学成果斐然,交相辉映。苏洵作为苏氏蜀学的开拓者,在易学与史学领域也颇有创获。苏洵的主体思想“权”“衡”“几”就是参证着《周易》中“变”“不变”“知几”的思维而建构的学说。同时,他也援史入《易》,以具体的史料印证《周易》当中的卦爻辞。他“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经史关系论也间接说明了易史之间的互动,并推动了宋朝易学与史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沟通,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发展中,苏洵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 关键词:苏洵;史学;易学;周易

中图分类号: B24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1008506

苏洵,字明允,眉州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苏洵在《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中的自叙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1]329因其科举落榜,苏洵“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2]241,自然易学与史学就蕴含在六经百家之中。苏洵在《上韩丞相书》说:“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有始也。”[1]353可见,苏洵一直在学习《周易》,并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但这百余篇《易传》并没有保存下来,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其子苏轼继承父亲的衣钵,撰写出了《东坡易传》。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赫铭》中说:“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命公(苏轼)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认可了这一说法,它指出:“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4]6苏洵在易学上的努力与成果,不仅被其同时代欧阳修等人大嘉赞赏,就连朱熹这样对苏氏学问颇有微词的人也赞许有加,朱熹曾说:“老苏说底,亦有去那物理上看得着处”[5]1676,尤其对苏洵之于涣卦中“涣其群”的解释十分认可。至于苏洵的史学成就更是成果丰硕,其中最为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便是《六国》,除此之外苏洵《嘉祐集》当中的《史论》《谏论》《管仲论》《权术》等都集中反映了苏洵的史学思想,其关于史论理论探究的文章——《史论》得到当世人的赞许,雷简夫就称赞其:“《史论》,真良史才也。”“《史论》,得史迁之笔。”[6]119随后又引荐给张方平、欧阳修等人。张方平也曾赞许:“因谓苏君:左丘明《国语》、司马迁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7]总之,苏洵在史学与易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已被学术界所广为认可。在此基础之上,他对于易、史关系有着独特的看法,并形成了易史互动的思想。

苏洵的史学与易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苏洵的史学与易学作者:于子强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1期摘要:北宋时期,承汉唐学术之余韵,易学与史学成果斐然,交相辉映。苏洵作为苏氏蜀学的开拓者,在易学与史学领域也颇有创获。苏洵的主体思想“权”“衡”“几”就是参证着《周易》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a64u37kfl77xpo5846y5ap1c1kz8f00qc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