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技术及规划设计
作者:张静
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7期
张 静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FTTH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对FTTH主干光节点和配线光节点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对光接入网工程施工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FTTH;用户需求;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000-00
作者简介:张静(1983-),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光纤通信、光接入。
1 FTTH基本概念
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是宽带接入的根本解决手段,是光接入网发展的终极目标。光接入网主要组成部分有放置在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远端的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 以及为OLT和ONU提供传输通道的光分配网络(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三个部分。所谓的FTTH就是指把ONU放置在用户家中如图1所示,信号从局端到用户全程在光域内传输。光传输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光传输引入到到接入网领域就构成了光接入网。ONU通过家庭网关实现用户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接入。具体来说,不管是哪个厂家生产的ONU都有1个上行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接口(也称光口),根据业务需要,下行可以有10M/100M/1000M 速率自适应以太网接口、普通老式电话业务(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接口、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接口。
图1 FTTH示意图
2 FTTH技术特点
光接入网设备价格低廉,FTTH才能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建设模式。接入网的发展趋势逐渐由单业务向多业务甚至全业务模式转化;要求高带宽、高速率;良好的上网体验;用户数据安全保证等方面发展。
目前中国的宽带用户大致可以分为集团大客户、高端居民用户、商业用户。
(1)集团大客户对于价格相对较高的FTTH应用有着明显的需求。(2)高端居民用户比较注重服务的品牌和质量,他们一般居住在高档别墅或者高档小区,小区初期建设就可以考虑敷设光纤,实现FTTH。因此,高端居民用户将会成为FTTH早期的潜在客户。(3)商业用户,一般习惯于选择局域网方式组网。这种组网方式既经济又实惠而FTTH价格相比较而言较高,不适合此类用户。未来FTTH的成本如果能够下降的话,此类用户可以会选择这种应用形式。
FTTH主要应用方式有:
(1) 多业务接入方式。EPON系统支持多业务接入,支持IP作为上层业务的承载,能适应用户的多样性和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如图2所示。
(2)替换原来的线路(光纤)和光接入网设备。FTTH可替换现有的部分线路(光纤)和光接入网设备,节约建设成本。
图2 多业务接入方式
3主干光节点的设计
光节点的设置直接与用户分布相关,在进行接入光缆规划时,应首先确定光节点的位置和分布,再根据光节点的规划确定光缆路由和纤芯配置。主干光节点主要是指光配线光节点下的主干光缆与电缆的交叉,对主干光纤切换。在用户主干光缆干线沿途,覆盖许多用户光节点,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光缆的传输效率。
4配线光节点设计
配线光节点一般是指多条引入光缆和光交接设备的汇接点。用户设置光节点应注意:现有的光缆交接箱在需要使用电缆更换主电缆交接处内设置用户光节点,光接入网设备的配置,使用原来的用户电缆线路工程。配线子系统由走廊连接走廊接线盒、接线盒、光分路器。光分路器的分光比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1:2,1:4,1:8,1:16,1:32等模式。无源光网络中可采用集中分光、二次分光。
光接入网是电信网中最复杂、投资成本最高的网络,因为光接入网最靠近用户,用户的地理位置,离中心机房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具体的规划设计应该按照不同的用户类型、不同的业务需求、不同的服务质量采取差异化设计。设计的总原则是既要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扩容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成本。可采取“承载现有业务,保持网络结构稳定,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设计方案。本文针对主干光节点和配线光节点的设计做了探讨,对光接入网工程施工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国存.光纤接入网规划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1):11-14
[2]张造生.光纤接入技术及其市场前景[J].有线电视技术,2004(24):68-69
[3]原荣.宽带光接入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33-140.
[4]刘富章.光纤接入网的规划设计与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135-136
[5]乔桂红.光纤通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