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第四章
1.简述空间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 它可以分为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和大小知觉。
1)形状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各个部分排列组合的反映。它主要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而实现。
2)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3)方位知觉: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方位知觉有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
4)大小知觉:个体对物体的空间尺寸的反映。
2.简述运动知觉的种类及其依赖因素(产生条件)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 它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产生条件:它的产生依赖于许多主客观条件,如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等。
3.简述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的一个重要规律是感受性变化。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变化存在以下规律: 1)适应。同一感受器内,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2)对比。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感受性的练习。感受性可通过练习、训练而提高。
4.论述知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 2)知觉的理解性:
它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3)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时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
5.简述观察及其品质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有如下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3)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像素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观察活动中,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语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完成观察后的归纳、总结7)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8)教会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对于擅长精细把握事物细微处或局部的分析型学生,应注意培养他们把握事物全貌的能力与技能;对于擅长把握事物全貌而对细微、局部容易忽略的综合型学生,应努力培养他们精细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技能。
第五章
1.简述按照时间长短划分的记忆种类及其特点
按照时间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分类 时间 容量 特点 瞬时记忆 不超过1秒 较大 信息量大,未经加工,不予注意,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 1分钟以内 7+-2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无限 2.论述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一般包含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和再认。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影响识记的因素有: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活动的内容和性质;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贮存过程。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回忆和再认:
3.谈谈识记分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2)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不同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4.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3)识记的方法;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如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组织复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也称保持曲线。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即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针对这一规律,识记后要及时复习。复习中要注意:复习要适量;复习计划要科学;适当的超额学习;复习要做到经常性和多样化;复习方法多样化。
6.根据遗忘的两种理论,谈谈如何组织教学?
遗忘的两种理论:一是衰退理论,一是干扰理论。
衰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抑制而产生的。它可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来证实。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
7.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多次的识记称为复习。复习的效果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
1) 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比不定时复习的好。
2) 复习中要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性。
3) 处理好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效果较好;学习材料很长,部分复习比整体复习效果好。
4) 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
8.简述联想及其规律。
联想是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观念的心理过程。 联想的规律:
1) 接近律: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常回忆起另一个。 2) 类似律:
3) 对比律: 4) 多因律 5) 近因律
9.试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记忆的品质包括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 良好的记忆品质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条 件。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良好的记忆品质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条 件。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
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忆力,减少遗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知识点编制成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对比记忆,利用谐音记忆等。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注意正确的再认和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