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在职教育学硕士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1.论述知、情、意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有所知,才能有所感。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这种作用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认识过程可以使意志过程有更明确的目的、选择实现目的的合适方法等。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意志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一个没有坚强意志的人是不可能完成复杂的认识活动的。

(3)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第一,人的情感对意志活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愉快的情感能提高人的活动积极性,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反之,会阻碍意志活动的进行。第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定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不畏困难,在逆境中作出一番事业,反之,就会一事无成。

2.影响人心理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机务处的事物变化; 第二,机体因素,如体温高低或饥渴等; 第三,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与原则。

注意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谈话和问卷);个案研究法。

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四个: 1)客观性原则:研究对象可观察、可测量

2)发展性原则:将心理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3)系统性原则: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

4)教育性原则:进行问卷调查等心理研究部损坏身心发展,符合教育原则。

4、试述心理学几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主要观点:研究意识,实验内省法,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

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主要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研究行为,刺激—反应,反对内省,主张客观研究法。 4)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观点:强调整体、完型,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观点:研究无意识,重视异常行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6)人本主义心理学:奈瑟、皮亚杰 观点:信息加工理论

5、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作斗争;(2)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等更加深入地认识其研究对象(3)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教育学科都是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的。 实践意义:(1)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2)能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3)使心理因素发展最佳影响。

6、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1.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整合

2.应用心理学分支发展迅速:管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3.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上心理学日程 4.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第二章

1、简述边缘系统及其功能

在大脑半球内侧有一个穹窿型的脑回,因其位于大脑与间脑交替处的边缘称为边缘叶。边缘叶与附近皮层及有关皮下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机能系统,称边缘系统。 功能: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2)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3)参与记忆活动4)感觉的整合

2、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都是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反射;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自然恢复。都有泛华和分化。 区别:

1) 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方面存在差异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很明显。后者的无条件刺激不明显。 2) 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出现在反应之前;后者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3) 反应方式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时先天固有的;后者发生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练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括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3、斯金纳提出的五种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共有五种强化时程表:1)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 2)定比间隔强化 3)定时间隔强化

4)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 5)不定时间隔强化

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4、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则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

2)兴奋和抑制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某一部位有时兴奋占优势,有时抑制占优势。

5、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规律。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规律有两个:扩展和集中;相互诱导。 1)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或抑制的扩展和集中的重要条件。 2 )相互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由兴奋过程引起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由抑制过程引起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诱导过程同时发生,称为同时性诱导(发生在不同部位上); 如果相继发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在同一部位上)

第三章

1、简述人类心理活动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其作用。

人类心理活动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1.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1)劳动是人类心理有了产生的必要;2)劳动是人类的心理有了产生的可能。

2.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1)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它具有概括性,从而使人类思想的交流成为可能;2)语言促使抽象思维的产生3)语言促进了心理向更为复杂的水平发展。

2.简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是一个量的不断积累,从而产生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一个新阶段,表现出阶段性。这些阶段性是与人的年龄相联系的。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有如下含义: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质的特征;

2)心理发展阶段,是从高到低,并按一定次序进行的。阶段既不能逾越,

也不能互换;

3)前一个心理发展阶段是后一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前一阶段的心理没有发展,后一阶段的心理就可能发生;

4)心理发展过程中相邻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划分,而要有一定的交叉。同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心理发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5)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中,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结合实际阐述心理发展的条件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没有这个前提和条件,相应的心理就不能发展。

2)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育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条件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第一,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第二,教育可以使个体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可以弥补个体某些遗传素质的不足。

要使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得以实现,必须做到教育本身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3)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力,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环境和教育只是外因,要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作用,就必须通过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才有可能实现。

4.简述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

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包括概括性、目的性(预见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1)概括性:是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主要标志。 2)目的性(预见性):它是区分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3)主观能动性:动物没有主观能动性。

4)社会制约性:人类心理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心理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和发展。

5.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华生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华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出发,提出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 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

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

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4)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准确的性教育。

6.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他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完成。

7.简述佛洛依德心理发展理论

佛洛依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特别是其人格的发展,是由愿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他以“性”的发展作为划分的标准。他所说的“性”不仅包括爱的本能活动,而且包括各种各样的情感。

8.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1)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第一是成熟,第二是练习和习得经验,第三是社会经验,第四是平衡。

2)心理发展的动力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3)心理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

9.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儿童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注重教学决定儿童智力的发展,提倡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

3)从“学习的最佳时期”的角度主张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10.结合实际论述朱智贤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1)先天和后天的关系:1)承认先天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2)环境和教育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3)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求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1)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2)教育本身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3)教育总是以儿童的领会为中间环节

4)儿童领会知识的过程是新质要素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忘的过程。 (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质的变化,表现为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但有稳定性,而且也有可变性。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

在职教育学硕士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1.论述知、情、意的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有所知,才能有所感。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这种作用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a3nj4n2px555jc3wyd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