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① 白色沉淀 ② 化学方程式 2KOH + CuSO4 =Cu(OH)2↓+ K2SO4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BaCl2 =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详解】
A、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则①有蓝色沉淀,故A正确;
B、②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故B正确;
C、两个反应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两种化合物,则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7.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 C.NH4+、K+、OH?、SO42? 【答案】A 【解析】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A。 点睛:熟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
B.Na+、H+、NO3?、HCO3? D.Ag+、Mg2+、NO3?、 Cl?
28.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起点可知,是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错误; B.B点表示此时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C.A点时的溶液pH>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错误。故选C。
29.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是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Al(OH)3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0.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 A.FeCl3、ZnSO4、NaCl B.CaCl2、Na2SO4、NaOH C.K2SO4、NaNO3、NH4Cl D.CaCl2、K2CO3、NaNO3 【答案】C
【解析】A、虽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但FeCl3在水中为黄色,不符合题意,错误; B、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Na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且在水中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正确; D、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K2CO3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aCl2与K2CO3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
点睛: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水)。
长春中考化学备考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