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摘要:会计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实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边学边做,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 动手能力 模拟实习
会计是一门实用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计遍及各行各业,它既需要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又需要具有做帐能力的中、初级会计人才。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职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边学边做,理论联系实际,彻底改变过去学生毕业后只有理论而缺少实践、上岗后不能顶岗的现象。
要掌握会计这门学科,必须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学到手。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教学方式,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模拟实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领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指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与指导学生学习。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讲,应该怎样讲?对此,叶圣陶老先生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精要地讲。”因此,教师在讲授中要抓住重点去讲,在讲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时,突出一个“导”字,导在难点,导在重点。如在讲解“会计账户”时,要重点讲解账户的内容和结构,不同性质的账户结构是不一样的,要明确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正好相反。不管是通过举例还是打比方,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每讲完一个新知识点都以案例的方式来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把实做带进了课堂。通过老师的精讲,使学生掌握了与技能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动手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练” 1.有计划、科学地练
指导学生练习,教师要把有关内容制定详尽的计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科学的控制。如:学习“账户和复式记账”一章时,重点是复式记账,关键却是账户的结构,所以在练习时,就应让学生在账户性质及结构上多练习。通过大量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实例让学生反复演练分析其性质,并指出该性质账户的结构,直到学生对这些基本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和增减变化的情况了如指掌后再讲复式记账,那就容易多了。如此练习使学生基础知识牢固,为后面的学习夯实了基础,更是为模拟实训做好了准备工作。 2.学生互教,自觉地练
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和引导,使学生对“会计”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互教”的方法,变传统的“填鸭式”、“封闭型”教学为“讨论式”、“开放型”教学。即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学习内容充分研讨。因为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相似,所以他们在一起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这时老师再适时地做出解答、点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师生配合,共同练习
学生经过反复学习后,大多数学生都对基础知识有了很好的认知,这时我们
可以和学生共同练习,这样对学生不仅是带动,更是一种激励。如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时,对每一种凭证让学生练习填制,填完后互换角色对凭证进行审核,通过审核既能找出对方的缺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起到了推动提高的作用。这种岗位轮换可以按照角色不同进行多次,让学生对各个岗位的工作都有所了解并得到锻炼,这样有利于学生实习的全面性,增强学生适应各岗位的能力。学生还会对每一次练习都充满新鲜感,通过共同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
三、发挥模拟实习的作用——“主线”
1.不论学习哪一门知识,要做到牢固地掌握,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或实习操作。 财会课也是如此,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通过模拟实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会计业务的来龙去脉及会计的工作流程。
2.模拟实习是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过程。
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认识到每一种账簿具体是什么样的,进一步理解怎样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去登记各种账簿,即“过帐”的真正含义。通过这种直观的模拟实习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会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确保了学生从书本走入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模拟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实际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基础,这也是学习专业的目的。
经过系统的模拟练习,学生就能对整个会计核算程序有较为深刻细致的认识;经过多次模拟实习,学生就能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具备一定的处理业务的能力。通过模拟实习、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模拟实习教学是财会教学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