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0-2021学年九年級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 (共9分, 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 6题

改善自我表达,讲好真实立体的中国

①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目前,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次演讲中再次提到今日中国的“挨骂”问题,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他指出,在表述自己方面,我们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远远不够。

②所谓“挨骂”,是对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被矮化、污名化、妖魔化的形象说法。近代百年,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任人欺凌折辱的历史,“黄祸” “东亚病夫”等刺耳骂声,每每想来都让国人痛彻肺腑。而今,我们虽然摆脱了“开除球籍”的险境,实现了“赶 上时代”的跨越,挨打挨饿的问题早已一去不返,但“嘈杂”骂声却并未消弭。甚至随着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各种非议的力度和烈度还越来越高。个别西方国家凭借其历史形成的话语权,对我们这个“不类己者”指手画脚,妄加评判,极力质疑否定中国模式。误读歪曲中国发展,造谣抹黑中国体制。这样的“话语进攻”为中国人所不齿,却相当程度影响着很多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以至于在美版知乎上,很多人表示,中国是“你去过就会发现,和媒体描述完全不一样的国家”。

③“挨骂”说到底是一个话语权问题。旧中国积贫积弱,失声失语在所难免,硬着头皮辩解、呐喊只会显得无力且无奈。今日中国“换了人间”,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理应去争取与国力相匹配的话语权。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的国际舆论场中,“西强东弱”的格局仍在, 中国话语传不开、中国故事传不广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形象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被歪曲、被解构,乃至被压制、被贬损。这种国力水平与话语权之间的“剪刀差”,已经成为我们对外传播亟需破解的现实课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表达力、沟通力、形象力就是软实力 和竞争力。在国际舆论中,我们若不能展现“真实中国”,不仅会影响我们对国家形象、尊严和利益的捍卫,甚至还会掣肘国际交往与合作。

④“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更好表述自己,前提是全面准确认识自己。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只西方社会,国内很多人都习惯于套用“域外标准”来“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表达中国”。这种“不中不洋”的表达常会陷入逻辑不通,甚至混淆是非的境地。用西方经济学解读中国经济,怎么推演都是“硬着陆”;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来阐释中国方案,很容易掉入花式“陷阱”。殊不知,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就是因为没有拄别人的拐棍儿,坚定走自己的路。中国的崛起触动了这个世界许多敏感的神经,也远远超出了西方政治话语的诠释能力。只有告别迷信、立足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让“中国奇迹”“中国方案”“中国声音”,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

⑤传播、表达都是互动的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有“知人之智”,要强化“受众思维”。近些年,不少“中国形象”在国外网络意外走红。记录田园生活的李子柒,在“油管”收获百万粉丝;两名依靠小憩的中国战疫护士登上外媒头版,感动、激励了无数面对疫情的...这启示我们,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制度、发展理念、文化风俗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甚至不乏冲突,但并不意味着大家没有利益交汇点、议题聚焦点、情感共鸣点。认真研究国外民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方式主动进行议题设置,将“我们想讲的”变成“他们想听的”,把“他们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实现“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的结合,才能让中国故事跨越地域,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藩篱,让更多中国元素被看到、被感知、被接受。

⑥大国崛起,不只伴随着经济腾飞、科技赶超,还必须完成“自我表达”的宏大课题,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故事振奋人心。我们必须大大方方讲、自信满满讲,在世界面前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

4.下列对中国“挨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屈辱历史以及曾经的贫穷落后,让中国经常被矮化、污名化、妖魔化。 B.中国在迅速发展,可是国际上各种非议的力度和烈度却在与日俱增。

C.西方国家把持话语权,指手画脚、妄加评判极力质疑否定中国模式。

D.很多西方民众认为去过中国就会发现他是和媒体的描述完全不一样的国家。 5.对中国“挨骂”的原因分析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挨骂”就是旧国家的话语权丧失,目前的话语权与国家实力不匹配。 B.在当前国际舆论场中,西强东弱,中国形象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遭受打压。 C.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但始终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话语权。

D.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中国话语、中国故事存在着传不开,传不广的问题。 6.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更好地表述自己,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做法是()

A.全面认识自我,不生搬硬套西方的标准来解读中国的发展,坚持走好自己的路。 B.需要不断构建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带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C.认真研究民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将我们想讲的与他们想听的完美融合。 D.积极争取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让“中国声音”更好地响彻世界。 4.C,5、A 6、D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初三联合体三片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小题。

科学与艺术 吴国盛

在现有的认知中,科学与艺术相去甚远。科学属于理工科,艺术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家往往被想象为一丝不苟、衣着整洁,艺术家则是不修边幅的形象;科学研究是集体协作、分工明确,艺术创作是内心独白;科研成果通常表现为公式、符号,高深莫测,艺术作品则非常亲和,大家都懂。概括来说,科学和艺术最大的不同是:科学求真,艺术求美。

但是,一些科学家并不认同科学和艺术的分歧。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都是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科学、艺术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同。”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表示:“让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数学家外尔甚至说:“我一辈子就是想把真和美结合在一起,如果实在结合不了,我就选择美。科学理论的成就在于美学价值,缺陷的地方恰恰就是艺术上不足的地方。”

顶级科学家高调宣传“美高于真”,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science(科学)这个词来自拉丁文scientia(科学),表达的是希腊文episteme(知识)的意思。而艺术、技术等词统统来自希腊文techne(艺术)一词。古希腊人认为,艺术、技术是比科学“低等”的存在。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自然高于人工,越是没用的东西越高级,越是自由的事物越是无功利。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崇尚科学就是遵循自然;而艺术、技术的产生,本质上都是造出了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是违背自然的。科学重要而艺术不重要,是因为艺术有实用价值,有功利目的,在“自然”的层面比较低级。

科学和艺术的分化并不是古已有之,启蒙运动的时期,科学、艺术才正式成为两个门类,至今不过二三百年。近代以来,科学处于下行的过程,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慢慢跌落到工匠层面,由纯粹科学变成技术科、技艺科,由求真的科学变成求力的科学。与此同时艺术不断上升,从低级的实用之学慢慢演变为具有纯粹审美性质的自由之艺,这个时候它才获得高雅的境界,具有陶冶心灵的力量。但无论如何,“自由”是它们共同的源头。因此,一旦涉及自由,科学和艺术就认出了彼此,顶级的科学家和顶级的艺术家就产生了“美就是真”的认同感。现在时常有人说,“生活很枯燥,学一点艺术。”如果把艺术看作“放松、消遣”的手段,那是在贬低艺术,科学也是一样。只有进入自由境界中,科学才能呈现为艺术,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科学精神。(选自《读者》,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与艺术的区分是显著的,但是也有许多顶级的科学家、艺术家强调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似性。

B.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与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C.希腊人曾尊科学贬艺术,而现代人则尊艺术贬科学,因为艺术演变为了纯粹审美,而科学多追求实用。

D.作者认为,科学与艺术有共同的源头,它们是从近代社会才开始分化的。

5.下列对科学与艺术关系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表述了求真与求美是科学与艺术的最大区别。

B.文章第二自然段把科学与艺术相联系,强调科学发现中的审美因素。 C.全文论证思路清晰,围绕科学与艺术的异质性与关联性进行论述。

D.文章追根溯源,帮助读者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剖古析今,阐明自由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源头。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学家外尔并不认同科学与艺术的分歧,他一辈子就想把真和美结合,结合不了,他就选择美。

B.古希腊人认为,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艺术创造自然没有的东西,因为科学重要而艺术不重要,所以自然高于人工。

C.一旦科学与艺术都涉及到它们共同的源头时,顶级的科学家和顶级的艺术家们就会认同“美就是真”。

D.归根结底,自由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源头。只有进入自由境界,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科学精神。 4. C

“现代人则尊艺术贬科学”错误,原文只是说“近代以来科学下行,艺术上升”,不能表明“现代人则尊艺术贬科学” 5. B

从文中来看,文中李政道强调的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 6. B

因果倒置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0 -2021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 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玩着电脑刷手机,可能让你记忆衰退

①如今,一边看电视一边玩电脑,一边看Pad一边玩手机,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常态。一些调查显示,青少年每天至少有11个小时花在电子产品上,而其中有接近29%的时间处于一心多用的状态,即同时使用两台或以上的电子产品。但是这对于接受和处理信息的大脑来说,到底是一种锻炼,还是一种危害呢?答案可能偏向后者。 玩电脑时刷手机或改变大脑结构

②2014年,一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的研究发现,同时操作多个电子产品(也称为媒体多任务操作)或会给人的社交情绪和认知带来负面影响。在一心多用的情况下,大脑的多个脑区会发挥不同的功能,如前扣带和后扣带会参与回顾性记忆,而前额叶区域会参与前瞻性记忆与行为计划。长时间接受各种新的信息冲击,这些大脑区域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控制情绪、调节冲突的前扣带的灰质密度会减小。

③这种行为还会影响前扣带与楔前叶的连接,后者与许多高水平的认知功能有关,如情景记忆等。一项2018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综述性研究认为,即使是对于成熟期的大脑,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也有可能影响认知、行为以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0-2021学年九年級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共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改善自我表达,讲好真实立体的中国①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目前,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次演讲中再次提到今日中国的“挨骂”问题,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他指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z437pg1b76vac3ljxx41z4g1sgjh0185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