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的土地和资源
摘要 关键词 内容概述
附表格
目录
正文:正文文字为小四号,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一、 孟加拉国土地类型及形成过程;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原为巴基斯坦一部分,称为东巴基斯坦。
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处于北纬20034'-26038'、东经88001'-92041'之间。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
二、 孟加拉国地形:高原、平原、盆地等占总面积的比重;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面积147570平方公里,水域12海里,海岸线长550公里陆地85%的地区为低平的冲积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不到10米。大部分为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80%以上的地区为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水道纵横,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的10%。沿海多小岛和沙洲。东南端为吉大港丘陵,海拔300—600米,最高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为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月平均最高气温40.5℃,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6—10月是雨季,雨量占全年80%。常出现热带飓风。矿藏有天然气、煤、钛、锆等。
1
三、 土壤类型,适合哪些耕作;
孟加拉国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3%,森林面积约200万公顷,覆盖率约13.4%。主要农作物有: 稻米,小麦,黄麻,茶叶,烟草,甘蔗,豌豆,油籽,香料,土豆,蔬菜,香蕉,芒果,椰子,木波罗等。 盛产黄麻,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有“黄麻之国”之称。
四、 孟加拉国主要河流、湖泊、山简介;
孟加拉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大小河流230多条,主要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大水系。其中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内河航运线总长约6000公里。这里不仅河流纵横,密如蛛网,而且池塘众多,星罗棋布,全国约有50至60万个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面面明镜。在水网沼泽地带还随处可见美丽的孟加拉国花-睡莲。
1、 恒河(Ganges River)
印地语作Ganga。
印度北部大河,自远古以来一直是印度教徒的圣河。其大部流程为宽阔、缓慢的水流,流经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尽管地位重要,但其2,510公里(1,560哩)的长度使其无论以世界标准还是亚洲标准衡量都显得短了一些。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流域面积占印度领土1/4,养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恒河流经恒河平原,这是印度斯坦地区的中心,亦是从西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王国至16世纪建立的蒙兀儿帝国为止一系列文明的摇篮。 恒河大部流程流经印度领土,不过其在孟加拉地区的巨大的三角洲主要位于孟加拉境内。恒河总流向是从北-西北至东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英文:ganges,印度称:genga)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冉辑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
2
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Varanasi)圣城。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2、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s)
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Ya-lu-tsang-pu Chiang或
Yarlung Zangbo Jiang);藏语作Tsang-Po,孟加拉境内称贾木纳河(Jamuna)。 中亚和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从它在中国西藏境内喜马拉雅山的发源地到它与恒河交会处全长约为2,900公里(1,800哩),两河混合注入孟加拉湾。沿途流经中国西藏自治区、印度伪阿鲁纳恰尔邦和阿萨姆邦以及孟加拉。它被藏民称为藏布江,被汉人称为雅鲁藏布江,被印度人称为布拉马普得拉河,被孟加拉人民称为亚穆纳河。该河大部河段可以作为内陆重要水路;然而,西藏山区与印度平原之间不可通航。该河下游河段既是创造者又是毁灭者——沉淀下大量肥沃的冲积土,但也造成灾难性的频繁的洪水。 雅鲁藏布江在巴昔卡出中国国境后,在老萨地亚(Sadiya)城西北进入印度阿萨姆邦。该河段称为迪汉(Diheng)河。在萨地亚城与迪班(Dibaing)河、卢希(Luhit)河汇合后始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然后自东向西(略偏南)流,处在印度阿萨姆邦内,至图布尔附近转为向南流,然后进入印、孟边境和孟加拉国境内,在戈阿隆多与恒河汇合。迪汉河出口,年径流量约2000亿m3,布拉马普特拉河全长约1000km,其中印度阿萨姆邦内725余km,孟加拉国境内274km。迪汉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总流域面积29.2万km2。在巴哈杜拉巴德(Bahadurabad)测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180亿m3,年输沙量为4.99亿t。
布拉马普特拉河右岸主要支流有:苏班西里(Subansiri)河,发源于中国西藏,流经印度阿萨姆邦,河流长442km,流域面积3.26万km2,年径流量543亿m3;卡孟(Kameng)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在印度提斯普尔(Tezpur)以东11km注入干流,河长264km,流域面积1.18万km2,年径流量259亿m3;马纳斯(Manas)河,发源于中国,流经不丹,在印度的约吉哥帕汇入干流,河长376km,流域面积3.75万km2,年径流量320亿m3;提斯塔(Tista)河发源于锡金,在孟加拉国郎布尔(Ranpur)附近加入干流,河长309km,流域面积1.25万km2,年径流量216亿m3。其它右岸支流有:桑科希(Sankosh)河,年径流量173亿m3;杜德库马(Dudkumar)河,年径流量192亿m3;德哈里阿(Dharia)河,年径流量113亿m3。左岸主要支流有:布里边兴(Burhi Dihing)河,发源于流域东北部那加山区,在印度迪布鲁格尔(Dibrugarh)下游32km处加入干流,河长362km,流域面积0.85
3
万km2,年径流量136亿m3;滕西里(Dhansiri)河,发源于流域东部那加兰(Nagaland)邦,在阿萨姆邦的丹西尔穆克的马朱利岛对面注入干流,河长354km,流域面积1.22万km2,年径流量200亿m3;格皮利(Kapili)河,发源于流域南部山区,在印度拉亚马扬汇入干流,河长256km,流域面积1.58万km2,年径流量280亿m3。
此外,在印度萨地亚加入干流的支流还有迪班河,年径流量628亿m3;卢希河,年径流量600亿m3。
五、 孟加拉国资源及用途;
【矿产资源】 天然气,石灰石,硬岩石,煤炭,褐煤,硅砂,白粘土,放射性沙石,待开发的油田。
【主要工业】 黄麻,茶叶,纺织,服装,纸业,新闻纸,化肥,皮革及制品,糖业,水泥,鱼类加工,医药,化工,陶瓷,基于天然气的工业等。 要出口产品包括:黄麻及其制品、皮革、茶叶、水产、服装等。
主要进口市场有印度、中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泰国。主要进口商品为生产资料、纺织品、石油及石油相关产品、钢铁等基础金属、食用油、棉花等。
【出口商品】 主要出口商品为:成衣(约75%)、冷冻食品(主要为冻虾)、黄麻及其制品、皮革及制品(三项合计约15%),茶叶,化肥,陶瓷餐具等。
经济:孟加拉国85%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巨大的人口压力,它目前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农产品主要有茶叶、稻米、小麦、甘蔗、黄麻,孟矿产资源有限,自然资源主要是天然气,已公布的天然气储量为3113.9亿立方米,煤储量7.5亿吨。
工业以制麻、皮革、制衣、棉纺织和化工为主,重工业薄弱,制造业欠发达,从业人口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8%。孟加拉国的气候极适于黄麻的生长。黄麻在孟加拉国被誉为“金色纤维”。远在16世纪初,当地农民就大量种植黄麻。它的黄麻不仅产量高,而且质地优良,纤维绵长柔韧而有光泽,尤其经过布拉马普特拉河清澈河水浸过的黄麻,产量高,质地优,色泽美观柔软,有“金色纤维”之称。黄麻的生产是孟加拉国的经济命脉,黄麻的出口占第一位,平均年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3。
六、 孟加拉国重要资源,大型资源公司的简介;
参考文献
4
孟加拉国的土地和资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