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名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养 核心素养 申报级别:省级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84234241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国外研究情况:构建核心素养框架 (1)国际组织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1997年12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2006年12月,欧盟(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八个领域。 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转变为“人本性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2)发达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 2002年,美国制定了“21世纪素养”框架,该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一是学习与创新技能;二是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三是生活与职业技能。 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其中包括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素养、全球
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 1.2国内研究情况:打造国内教育新常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目前从国内的研究看来,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 (二)、选题意义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因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