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型到创业型: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现
实考量与历史考察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危机传统创业
论文摘要: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高职教育在培育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材方面作出了历史性奉献;但是,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与经济危机,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必需加速实现从传统型到创业型的模式转变。回溯大学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历史演化轨迹,也为咱们提供了观看这一转变的更宽广而深远的维度。 一、高职教育就业导向提出的历史合理性 (一)由中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所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而且劳动力最多的中国,其就业问题又具有特殊性——青年就业、转轨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彼此交织。青年就业状况映射国家经济成长的活力和进展空间;转轨就业状况直接阻碍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又事关城乡统筹以至一体化进展的成效。以培育数以万万计高技术人材、数以亿万计高素养劳动者为己任的、既“高”又“职”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下称高职教育),如何将庞大的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深切的分析不妨回望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应付国际危机和1998年的国内特大洪水,那时最为紧迫的任务确实是拉动内需;正是基于这一政策需要,教育专门是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启动了——教育
产业化俨然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新的经济增加点。于是,自前几年开始酝酿而2001年正式全面推行的高校扩招,迅速并大规模地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化的序幕。相应地,这种“驼鸟政策”的“副产品”是:那时被延缓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积存,通过3.4年的学习周期,终于在2004年开始暴发。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2004年教育部以《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育面向生产、建设、治理、效劳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术人材”,正式确立了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高职教育在培育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材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奉献。 (二)适应了“学会生存”的国际大趋势
早在2O世纪70年代,毋冶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了每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闻名报告,疾呼生存教育的重要性;上世纪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明确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一起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生存”确实是四个支柱的核心。于是,“Learningtobe”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学会生存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关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来讲,学会谋取社会职业和工作职位,无疑是其最紧要的生存能力;而这种生存能力又必然组成其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显然,拥有“职业+技术”优势、被定位为以就业为办学方向的高职教育,在性质和政策定位上就与“生存”、“就业”
等关键词紧密相连。
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直面经济低迷的严峻性 (一)高职教育及其就业导向正走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当历史的脚步迈向2024年,世界金融与经济形势的突变,使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遭遇最严峻的考验。其实,早在2007年4月,本次全世界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已现眉目,但是,世界并非以为然。中国基于自己的国情,关于经济增加的窘境及其造成的愈来愈大的就业难题,提出了踊跃的应付方略一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进展方式,要以创业带动就业,确实是要深切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尽力实现经济增加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新国策。
让世界始料不及的是,到了2024年8月,形式急转直下,美国次贷危机以致金融危机已形成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而对实经济产生了愈来愈大的阻碍: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三大世界经济体同时显现了经济衰退,从而对其他经济体产生了强烈的涉及效应。作为最大的新兴体国家,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依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信号显示2024年10月,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94.7,与9月份的105.3相较,下降了10.6,是2002年1O月以来预警指数最低的一个月;而当月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4,与9月相较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另外,消费者预期指数和中意指数别离为94.2和89.8,也都呈下滑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受华尔街金融危机的阻碍专门大。从目前来看,到2024年,其深刻阻碍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的明显下滑,带来的是失业问题的空前严峻。以沿海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