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作为略读课文,本文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教师可以围绕“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设计“自主学习卡”,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表达交流的热情,产生对比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大致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从整体、细节上比较《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大自然树木的图片,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导入: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同学们,谁能说说大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美化环境,释放氧气,让小鸟安家,做成火柴,做家具,做玩具……)哇!大树的作用这么多呀!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树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1)你能在“那一定会很好”前面补充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愿望吗?(要是我有一件超人披风,那一定会很好。要是今天爸爸能陪我一起吃晚饭,那一定会很好。)
(2)文中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有什么愿望?(种子,树,手推车,椅子……)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义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2)指导归类识字、识词。 ◆部件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