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2、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3)可发生流行。
3、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5、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6、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答:指在医院某一科室病区短时间内出现多数的同类感染,病人之间有相互联系,有共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7、医院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答: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均≤20%。 8、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
答:高危区指手术室、重危病室、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病和肿瘤病室及器官移植室。
9、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什么? 答: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 10、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11、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目的是什么? 答:(1)保护健康人免受细菌的侵扰。(2)帮助某些患者免受继发性细菌感染。 12、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答:主要为手术感染率高或发生感染对愈后有严重影响的手术,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或手术时间长受细菌污染可能性大的手术;如外 伤和烧伤病人的手术;心血管手术等。 1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答:(1)必须有严格的指征。(2)联合用药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治疗效果。(3)及早找出病原菌。
14、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药敏试验选药。(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基础疾病的关系选药。(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 15、医务人员被乙肝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答:应尽早(最迟不超过7天)注射乙肝疫苗,剂量为HBIG100IV/ml、2ml,一个月后再注射一次。
16、医务人员给HbsAg阳性者进行手术时应注意什么?
答:HbsAg阳性携带者,特别是e抗原阳性,医务人员在施行手术等损伤性操作
时,应戴双层手套,做好自我保护。
17、在工作中对有可能感染HIV的意外如何处理?
(1)HIV污染物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2)血液体液溅入眼、口内,应立即反复冲洗、漱口。(3) 即刻抽血检测HIV,3个月、6个月后复查。 18、HIV的消毒方法有什么?
答:对HIV污染的废弃物可用焚烧法;需要重复使用的(如工作服)可用压力蒸汽法灭菌;医疗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3h或70%乙醇浸泡10-20min后再洗净;工作面、地面等可用次氯酸钠、乙醇、漂白粉消毒。 19、煮沸法灭活HIV需多长时间?
答:HIV对热的耐受力不是很强。煮沸(100℃)20分钟,完全 可以使它灭活。
20、血液透析穿刺针应如何处理?
答:血液透析穿刺针因不易彻底消毒、灭菌,应采用一次性的。用后将针头装入耐刺的利器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或烧毁。 21、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有何要求?
答: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以上,距墙壁5cm以上。 22、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时间、温度、浓度、相对湿度、杀灭细菌对象的条件、不同物质的表面性质厚度、有机物质及不同消毒物品吸附环氧乙烷的情况等。
23、环氧乙烷灭菌过的物品,应如何注意散气?
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物品,必须将其中吸附的环氧乙烷驱散后才可使用。一般自然存放需灭菌后2-4周使用。用解析器或过滤器空气吹散8-12h后可使用。 24、外科刷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答:(1)每次大手术前。(2)进行侵入性操作前。(3)接生或助产前。(4)护理特别容易感染的病人前。 25、医院污水如何消毒?
答:医院污水先除去部分病原体后,然后进行消毒、常用加氯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等。
26、什么是一级预防?
答:适用于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具体做法: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手消毒和洗手。 27、含氯消毒剂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含氯消毒剂可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室内空气的薰蒸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餐具、环境和疫源地的消毒。 28、根据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哪三类?
答:根据其危害程度分为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和低度危险物品三类。 29、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分为哪几种消毒方法?
答:可将其分为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30、空气微生物采样应如何布点?
答:当室内面积≤30m2时,可在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一般是中心和两端距墙壁
1米处各取1点。当室内面积≥30m2时,应取中央及四角距墙壁1米处共5点。布放高度为垂直地面80—150cm。
3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根据什么制定本条例?
答: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32、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是依照什么执行?
答: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33、传染性废物特征?
答: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34、病理性废物特征?
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 35、损伤性废物特征?
答: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36、药物性废物特征?
答: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37、化学性废物特征?
答: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38、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什么? 答: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39、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哪些相关知识培训?
答:应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40、一次性医疗器械是指什么?
答:是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七、问答题
1、“感染性废物”,其废物的名称包括哪些?
答: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各种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药瓿等。 4、“药物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呤、苯丁酸氨芥、萘氮芥、环孢霉
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医学影象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乙醛等化学清洁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6、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哪些措施,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答: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以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什么?
答: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顶、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8、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经培训应达到哪些要求?
答:1)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工作规范和流程。 2)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3)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4)掌握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容易发生伤害的医疗废物处置方法 和预防措施。 5)掌握当发生治疗废物泄露、扩散时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能够开展事故调查。
9、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应采取哪些不同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答: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和处理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伤害。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发生刺伤、擦伤等损害时,应当及时上报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根据受伤害的种类与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感染跟踪监测。
10、当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时,应当向当地卫生,环保部门报告,并要采取哪些应急处理措施?
答:1)确定泄露医疗废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泄露的医疗废物中含有特殊危险物质,应撤离所有与清理工作无关的人员,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应急方案进行紧急处置。2)清理泄露物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的人员及环境的影响。3)对污染地区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理措施,对泄露物及受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或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地区以防扩大污染。4)消毒感染性废物污染地区,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地区往污染最严重地区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安全防护进行工作。6)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11、医疗废物含义?
答: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
答:(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13、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症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1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流行时的报告制度?
答:(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各病区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和细菌室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立即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并于24h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2)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及时抽调相关人员参与调查和控制,提供充足的物资和资金供应。(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于24h内上报省卫生厅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5、什么是二级预防?
答: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具体做法: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沙口罩(4小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工作帽、戴手套、防护眼罩(近距离操作时),每次接触病人后手消毒和洗手,并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16、什么是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其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3天。急性起病,初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感样症状。约半数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查体可发现双肺干湿性罗音。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肺出血、ARDS、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最终因出现全身衰竭而死亡。 18、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则?
答:(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感染性疾病根据药敏结合临床,避免滥用。力争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65%。(2)或更换抗菌药物前正确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
验,力求做到有样必采,力争住院病人有样可采送检率>60%。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或纠正原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3)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分为一、二、三线,并实施分线分级管理(参照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二线药物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审批,三线药物由科主任或医务科审批,审批单随病历存档。(4)更换抗菌药物必须在病历上记录,用二、三线抗菌药物及二联以上抗菌药物必须有病情分析。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者,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5)根据感染部位与临床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选用有效、价廉、毒性小的药物,能用窄谱抗菌药物控制的感染,尽量不用广谱,以减少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发生。(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向临床药学实验室报告(电话:3702或3407)。(7)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8)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9)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参照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10)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最多不超过7天(抗结核药物除外)。 19、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什么?
答:(1)清洁无菌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等),无术前应用抗生素的指征。(2)可能污染的手术(如胃切除术、小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一般不预防用药。如事先估计手术时间长,污染可能性大,可适当选用抗生素进行预防。(3)污染手术,术后有发生感染高度可能者,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者。
20、洁静手术室和洁净病房卫生清洁制度?
答:(1)洁净手术部和洁净病房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各室使用专用抹布和拖把,使用后的清洁工具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浸泡消毒,悬挂凉干备用。(2)每日早晨湿式擦抹各室内物表和地面,遇污染随时消毒清洁,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3)工作人员穿的鞋、推车轮子等每日用消毒液清洗消毒一次。每周末彻底拆洗一次。洁净病房的床褥定期清洗消毒。(4)每周对初效过滤网清洁一次,具体按照厂家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