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修复中的价值
许 禹 南阳市中心医院 CT室 (河南,南阳,473000)
【摘 要】摘要 目的 探索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摄片,整理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分型准确率等。结果 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诊断的符合率为94.0%,分型准确率为90.0%,X线摄片的诊断符合率为76.0%,分型准确率为71.0%,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的检查中:X线摄片检出32.0%患者有关节面塌陷情况,平均塌陷程度(1.79±1.02)mm,CT三维重建检出46例患者有关节面塌陷情况,平均塌陷程度(2.69±1.15)mm,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术前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并进行骨折分型,利于手术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同时在术后应用有助于临床医师观察手术效果,观察关节面有无塌陷情况,为术后综合治疗、功能锻炼等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 【年(卷),期】2024(024)001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X线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面塌陷 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关节常见损伤,过去多采用X线摄片诊断。但是由于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X线摄片局限性较大,术前难以为手术医师提供准确的骨折类型、塌陷程度、骨折移位等信息[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方案的制定。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进步,其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诊断和预后
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临床医师多角度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情况以及膝关节各个骨骼之间的解剖关系[2-3],利于骨折的准确分型和诊疗,现回顾性调查我院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本院骨科2016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新鲜单侧骨折,于受伤后7d内入院接受治疗,排除合并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排除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现的危重症患者。本组100例患者中:男62例,女 38例;年龄 19-71岁,平均(42.9±10.4)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21例,高空坠落伤18例,跌倒伤13例;合并症:半月板损伤12例,交叉韧带断裂8例。根据HOHI分型:Ⅰ型21例,Ⅱ型38例,Ⅲ型27例,Ⅳ型14例。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X线摄片和64排螺旋CT扫描:(1)X线摄片:选用CR和DR,拍摄膝关节的正位片和侧位片。(2)CT扫描:选用西门子双源64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股骨下段到胫腓骨上段,以膝关节为中心,患者取平卧位,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扫描层厚为3-5mm,重建层厚为1mm。将CT机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应用三维软件进行图像的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重组(VRT)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最后调整到最佳窗宽和窗位,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方向等,选择最能暴露患者骨折的图像,观察骨折劈裂移位方向、塌陷范围及
程度等。 1.3 图像分析
由2名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师和2名骨科医生共同观察分析图像,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 1.4 观察指标
(1)诊断价值指标:观察两种影像学方法术前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符合率、分型准确率。(2)预后评估价值指标:观察两种方法术后1周检查的关节面塌陷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数/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x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价值指标
CT三维重建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分型准确率均高于X线摄片的诊断符合率和分型准确率,P<0.05。 2.2 关节面塌陷情况
术后1周影像学检查:其中X线摄片有32例(32.0%)患者显示关节面有塌陷情况,其中塌陷1~5mm的有21例,塌陷5~10mm的有11例,平均(1.79±1.02)mm。 CT 检查有 46例(46.0%)患者显示有关节面塌陷情况,其中1~5mm的有36例,5~10mm 的有 10 例,平均(2.69±1.15)mm;两种方法的塌陷程度对比 t=3.558,P=0.001<0.05。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