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动态几何定值问题
【考题研究】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 “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解题攻略】
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常见问题,其考点包括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角度(和差)为定值问题;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其它定值问题。
解答动态几何定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分两步完成 :先探求定值. 它要用题中固有的几何量表示.再证明它能成立.探求的方法,常用特殊位置定值法,即把动点放在特殊的位置,找出定值的表达式,然后写出证明.
第二种是采用综合法,直接写出证明.
【解题类型及其思路】
在中考中,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命题形式主要为解答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动态几何之定值(恒等)问题的重点是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问题的难点在于准确应用适当的定理和方法进行探究。
【典例指引】
类型一 【线段及线段的和差为定值】
【典例指引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记旋转角为α,当90°<α<180°时,作A′D⊥AC,垂足为D,A′D与B′C交于点E.
1
(1)如图1,当∠CA′D=15°时,作∠A′EC的平分线EF交BC于点F. ①写出旋转角α的度数; ②求证:EA′+EC=EF;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设P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F,若AB=2,求线段PA+PF的最小值.(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①105°,②见解析;(2)6?26 【解析】(1)①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D即可解决问题,
②连接A′F,设EF交CA′于点O,在EF时截取EM=EC,连接CM.首先证明△CFA′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FCM≌△A′CE(SAS),即可解决问题.
PB′,AB′,(2)如图2中,连接A′F,作B′M⊥AC交AC的延长线于M.证明△A′EF≌△A′EB′,推出EF=EB′,推出B′,F关于A′E对称,推出PF=PB′,推出PA+PF=PA+PB′≥AB′,求出AB′即可解决问题.
-15°=75°-75°=105° 【详解】①解:由∠CA′D=15°,可知∠A′CD=90°,所以∠A′CA=180°即旋转角α为105°.②证明:连接A′F,设EF交CA′于点O.在EF时截取EM=EC,连接CM. +15°∵∠CED=∠A′CE+∠CA′E=45°=60°,
∴∠CEA′=120°, ∵FE平分∠CEA′, ∴∠CEF=∠FEA′=60°, ∵∠FCO=180°﹣45°﹣75°=60°, ∴∠FCO=∠A′EO,∵∠FOC=∠A′OE, ∴△FOC∽△A′OE, ∴
OFOC=, A?OOEOFA?O∴=, OCOE
2
∵∠COE=∠FOA′, ∴△COE∽△FOA′, ∴∠FA′O=∠OEC=60°, ∴△A′CF是等边三角形, ∴CF=CA′=A′F,
∵EM=EC,∠CEM=60°, ∴△CEM是等边三角形, ∠ECM=60°,CM=CE, ∵∠FCA′=∠MCE=60°, ∴∠FCM=∠A′CE, ∴△FCM≌△A′CE(SAS), ∴FM=A′E,
∴CE+A′E=EM+FM=EF.
(2)解:如图2中,连接A′F,PB′,AB′,作B′M⊥AC交AC的延长线于M.由②可知,∠EA′F=′EA′B′=75°,A′E=A′E,A′F=A′B′, ∴△A′EF≌△A′EB′, ∴EF=EB′,
∴B′,F关于A′E对称, ∴PF=PB′,
∴PA+PF=PA+PB′≥AB′,
在Rt△CB′M中,CB′=BC=2AB=2,∠MCB′=30°, ∴B′M=
12CB′=1,CM=3,
3
∴AB′=AM2?B?M2=(2?3)2?12=6?26. ∴PA+PF的最小值为6?26. 【名师点睛】
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旋转变换相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难度较大. 【举一反三】
如图(1),已知∠MON=90o,点P为射线ON上一点,且OP=4,B、C为射线OM和ON上的两个动点(OC?OP),过点P作PA⊥BC,垂足为点A,且PA=2,联结BP.
(1)若
S?PACS四边形ABOP?1时,求tan?BPO的值; 2(2)设PC?x,
AB?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BC(3)如图(2),过点A作BP的垂线,垂足为点H,交射线ON于点Q,点B、C在射线OM和ON上运动时,探索线段OQ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它的值。若发生变化,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OQ的长.
【答案】(1)tan?OPB?4x?4OB3y?2(x>2);;()(3)OQ的长度等于3. ?2x?4xOP2【解析】(1)根据有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可证明△CAP∽△COB,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SS?PAC?COB?(AP2),在由已知条件可求出OB的长,由正切的定义计算即可; OB4,再利用x4
(2)作AE⊥PC于E,易证△PAE∽△PC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值相等PE?
4ABOE4? ,所以?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 x,整理即可得到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y?BCOCx?4定义域即可;
C在射线OM和ON上运动时,(3)点B、探索线段OQ的长不发生变化,由△PAH∽△PBA得:即PA2=PH?PB,由△PHQ∽△POB得:PAPH?,PBPAPQPH?即PQ?PO=PH?PB,所以PA2=PQ?PO,再由已知数据PBPO即可求出OQ的长.
【详解】(1)∵∠ACP=∠OCB ∠CAP=∠O=90° ∴△CAP∽△COB ∴
S?PACS?(APOB)2 ?COB∵
S?PACS?1四边形ABOP2 ∴S?PACS?13 ?COB∴(APOB)2?13 ∵AP=2 ∴OB?23
在Rt△OBP中, tan?OPB?OB3OP?2 (2)作AE⊥PC,垂足为E, 易证△PAE∽△PCA ∴
PAPC?PEPA ∴22?PE?x ∴ PE?4x ∵∠MON=∠AEC=90° ∴ AE∥OM ∴
ABOEBC?OC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