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假期一个月来,我读了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本书内容都在阐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培养人在精神上丰富,思想上充满信念、有崇高道德、善于忠实的热爱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书中的每个部分对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阐述的非常细腻,读后很有感慨。
其中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这一年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
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当然,如果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会了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博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那么即使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只是暂时的,即使他的毕业成绩平平,将来也可能大有作为。才的不足可以由德来弥补,德的不足无法由才来弥补。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我能时刻感受到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双倍的爱心。作为教师,我们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书中提到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心感,“只有当你的心灵里永远有着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这是告戒学生的话,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过错感到羞耻,但羞耻绝不同于侮辱。羞耻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更坚强。
“应当给孩子创造这种感受:在他周围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人在看着他,他仍感到有人在看着他。不应该经常令人厌烦地去催促他,机敏地注视着他的每一动作。过分的监督会使良心麻木,使它虚弱无力。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是孩子善于自己去处理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他才会发展对自身的观察力。”
“善于使人感到羞愧,感到羞辱,这是一种艺术。如果您打算使人
有羞耻感,那您就应当学会宽恕和怜悯别人,凡是有羞耻感的人,只要您不去侮辱他,他定会靠近您。羞耻永远要求保密。”
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呢?看到学生犯了错误,就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学生被老师的高语调刺激着,没有了时间进行反思,这样的教育有何价值?联想自己在做班主任的时候就犯有这样的情景,自己感觉汗颜。再往前回想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多么希望有能理解自己的老师,可现在作为老师的我,做到了吗?
还有我们对学生的监督,我们时刻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监督之下,并且对学生充满了不信任。这样,也许只能造成学生的“两面派”,老师在时一个样,不在时完全是另外的模样。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其实,使学生感到羞耻,是一个相当细微的工作,需要创设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样的故事——孩子们从教室里出来,跟着老师去森林里,要经过一个窗户紧闭的屋子时,离的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现在这座房子里的情况吗?”学生们知道这里面住着一位重病人。老师说也许他现在正在休息,而我们熙熙攘攘......这时,孩子们安静下来,思索起来。这样,让孩子们都好好考虑一下,为什么不能记住要小心一点呢?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过错和过失。这就是让他们扪心自问。没有思索的地方,就没有良心的责备。
教育者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教会孩子看到自己每个行为的后果。为了能看到这个后果,就应当想到这个结果。我们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要教会一个人去思考我周围和我身上的东西,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书中还提到怎样把孩子行为中的“应当”“困难”和“好”连接起来,人的最大的胜利就是能战胜自己,一个人从童年起就要学会支配自己。从小就要学会命令自己,管束自己。逼迫自己去做应当做的事,而且把应当做的事变成自己愿意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