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整理上述逻辑必然性的顺序可得:看事物的“分别心”引起“痴”,“痴”引起“贪”,“贪”引起“嗔”,“嗔”最终导致“不平等”。

而分别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就要归结到人类理智的发展、意识的发生,也就是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变了,人类的思维水平发展到了表象概念水平。29[29]

综上所述,有这么一条必然的逻辑路线:意识发生→分别心→痴→贪→嗔→私有制与不平等。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不必然灭亡,更遑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III)、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历史总是沿着一定的规律而进行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它所描述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机制,具有不容置疑的确定性,并服从于某种目的或规律的支配。这就是波普所说的“历史决定论”,它是探讨社会科学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历史预测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并且假定可以通过发现隐藏在历史演变下面的“节律”或“模式”,“规律”或“倾向”来达到这个目的。30[30]

可以说,马克思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历史决定论这个大厦之上的,可是20世纪初期由科学哲学宗师卡尔·波普尔在他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从纯粹的逻辑角度力图证明,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预测的。波普将他的论证概括为这五个论题:31[31]

(1)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

(2)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增长。

因为如果有不断增长的人类知识这回事,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可能预先知道我们明天才会知道的事情。任何科学预测者——不管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部计算机——都不能用科学方法预测它自己未来的结果。 (3)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4)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摈弃理论历史学的可能性,即摈弃与理论物理学相当的历史社会科学的可能性。没有一种科学的历史发展埋比能作为预测历史的根据。

(5)所以历史决定论方法的基本目的(大规模预报)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32[32] 波普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的即是第二个论证点,即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增长。以下将分三个部分逐步进行论证:

一、历史无法被证伪,社会科学知识只能发现人类无意后果

波普认为在理论自然科学和理论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通的,但是历史却不具备物理学上那种可以被精确预测的并证伪的可能性。原因在于:

(一)历史决定论否认在完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大规模社会实验的可能性33[33],在物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理学中需要通过人工隔离来进行研究和验证,但人工隔离会将社会中很多重要因素给隔离开来,好比我们不能在只有一个人的孤岛上来验证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因此物理学的实验难以印证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除非我们能在初始条件和地球一样的几个星球上观摩他的社会发展状况。而显然,这个条件在现今不允许。

(二)社会犹如有机体,它具有一种我们通常称之为历史的记忆力34[34]。历史也会学习,因此社会历史的真正重复是不可能的。

(三)复杂性。35[35]由于我们不能用物理学的方法进行人工隔离而产生的复杂性,也不能回避社会生活是以个人的精神生活即心理为条件的自然现象的复杂性,比如资本主义精神。

(四)预测的不精准性。36[36]假定社会科学能够如此发达,以致可以对任何社会事实和事件作出精确的科学预报;但是从这种假定会得出荒谬的结论,如果我们预言所有人的股票在某天都会贬值,那么只要在那一天所有人抛售股票即可破坏预言。。

所以精确而详尽的科学的社会预测是不可能的,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难以得到验证的。因此我们从整体主义来看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没有一种恒久的齐一性,其主要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波普认为马克思所描绘的乌托邦“蓝图”不仅与历史决定论的视角有关,而且还与马克思是一位乌托邦工程师有着密切联系,因为这两者都以整体主义作为其核心要素(这在第三部分有另外的介绍)。下面就简要阐述一下何为乌托邦工程。 二、乌托邦工程概述

波普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提到了两种社会工程:渐进工程与乌托邦工程。“渐进社会工程的任务是设计各种社会建构以及改造和运用已有的社会建构。”37[37]渐进工程师(例如苏格拉底)知道我们只能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因此,他将一步一步地走,仔细地把预想的结果同已取得的结果相比较,警惕改革中难免出现的不利后果”38[38]。而乌托邦的社会工程总是具有“公众”性质,它的目的不仅在于按照一个确定的计划或蓝图来改造“整个社会”,“还在于从这关键地位上控制那些影响着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力量,或者阻碍社会发展,或者预见其过程并使社会与之相适应。”39[39]整体主义者(整体主义指的是上面提到的乌托邦)是反对渐进方法的,但其在实践上往往又运用了渐进方法,“实际上整体主义方法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体主义的变革越大,他们的未意料到的和极不希望出现的反响也越多,从而迫使整体主义工程师不得不采取渐进改进的权宜措施。”40[40]因此,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渐进工程工程师可以在改革的范围中不抱成见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整体主义者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事先就一口咬定彻底改造是可能的和必然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乌托邦的方法先验地拒绝了“人的因素”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假说,违背了科学方法的原则。总的来说,整体主义方法与真正的科学态度是不相容的。 三、历史决定论与乌托邦主义的联盟及其缺陷

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积极促进以达到乌托邦为最终目的的发展。这在波普看来是属于历史决定论和乌托邦主义的联盟的。而历史决定论与乌托邦工程的联盟中最有力的因素在于他们都是整体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关心发展,但并不是关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的发展,而是关心‘整个社会’的发展;乌托邦工程也是整体主义的。”41[41]可是,整体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也不能成为其它活动例如控制或改造的对象,“整体主义者没有看到一切知识,不管直觉的知识或推沦的知识都必定有抽象的方面,他们也没有看到我们不可能把握‘社会实在本身的具体结构’”42[42]。因此,整体主义的方法必然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对于整个具体社会状况的科学描述从来没有举出一个例子。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出来的,因为对所举出的任何例子,我们都很容易指出它所忽略的方面(如上文提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而那些方面在某种场合可能又是重要的。

整体主义鼓励我们建立一个新世界,而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乌托邦,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整体主义的方法本身就不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方法,因而与这种思想相关联的乌托邦社会也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提出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这一论断进行反思。对于这个规律我们的反思延续着这样的方向:首先,新的变化并没有使其脱离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中马克思所提及的核心,资本利润增值和私有制。那么我们考量这两个核心是否会动摇。再一次,我们从人性存在规律的角度考量了核心之一的私有制必然灭亡的不确定性。从这两个反思中我们得到了这一规律的不确定性。那么下面我们就假设另外一种情况:如果在这个社会资本主义灭亡了,或者资本主义成为了历史的终结,是不是就必然推导出马克思这个规律的正确与否?通过我们小组再次通过历史决定论进行反思,这也是难以成立的,因为作为社会科学的规律难以得到科学性实验的检验。退一步说,即使这个社会资本主义灭亡了,我们不能说马克思的这一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因此,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我们依然带着疑问。我们反思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反驳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不是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生生不息。资质浅薄,而本题之意只在于提出一种规律反思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张有奎著:《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及其哲学解读》,2005年,载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第31卷第4期 3、路易?阿尔都塞著:《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4、王逸舟:《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社,1988年第3--4期 5、肖爱民:《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6、约翰?B?福斯特、陈喜贵:《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 7、约翰?珀金斯:《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杨文策译,广东经济出版社 8、孙荣飞:《高盛中国饕餮》,载《凤凰周刊》,2010年第19期 9、卡尔?波普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0、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85年版 11、王君霞:《霍布斯自然权利概念的平等原则》,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2月

4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44[2]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45[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4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07页。 47[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48[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49[7] 张有奎著:《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及其哲学解读》,2005年,载于《西南师范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报)》第31卷第4期。

50[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 51[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83页。 52[10] 路易·阿尔都塞著:《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352页。 53[11] 价值差额: 商品的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额“称为差额价值”。

54[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77页。 55[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75

页。

56[1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76

页。

57[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8

页。

58[16] 王逸舟:《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社,1988年第3--4期,

第82页。

59[17] 肖爱民:《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第15页-17页。 60[18] 肖爱民:《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第18页-20页。 61[19] 肖爱民:《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第20页-23页。 62[20] 肖爱民:《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第23页-30页。 63

[21]

数据来源

ILO :《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Report 2009》

http://www.ilocarib.org.tt/portal/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232&Itemid=368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64[22] 约翰·B·福斯特、陈喜贵:《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6期,

第8页。

65

[23]

数据来源 麦凯恩官网

Mckinsey&Company:http://www.mckinsey.com/mgi/rp/globalintegration/

66[24] 数据来源 http://yp.knet.cn/news/bb/1d/bb1d71b1e85e44db2d814d5be0cfde2f.shtml 67[25] 约翰?珀金斯:《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杨文策译,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8[26] 孙荣飞:《高盛中国饕餮》,载《凤凰周刊》,2010年第19期,第84~86页。 69[27] 霍布斯认为虽然人类最初是平等自由的,但竞争性的好处会引发激烈竞争并且必然会导致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参见(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85年版。

70[28] 霍布斯认为:“许多人同时想要同一样东西,这东西既无法被共享,也无法被分割。其结

果就是它只能归属于强者。”转引自王君霞:《霍布斯自然权利概念的平等原则》,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2月,第269页。

71[29]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人的意识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

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而后三个阶段体现了“表象—概念”水平的符号性功能。只有进入具体运演阶段,人类才具备因果、守恒、时空等物理图式。

72[30] 参见卡尔·波普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

版,导论:第2页。

73[31] 卡尔·波普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导论:第2页。

74[32] 参见卡尔·波普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

版,序:第1~2页。

75[33]卡尔·波普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

4页。

76[34]同上 77[35]同上 78[36]同上

79[37]卡尔·波普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

50页。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整理上述逻辑必然性的顺序可得:看事物的“分别心”引起“痴”,“痴”引起“贪”,“贪”引起“嗔”,“嗔”最终导致“不平等”。而分别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就要归结到人类理智的发展、意识的发生,也就是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变了,人类的思维水平发展到了表象概念水平。29[29]综上所述,有这么一条必然的逻辑路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9f348fvm7wp9920czo7b3ef97x1a00zz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