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古文二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8 古文二则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义。(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重点) 3.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江南山水美景的短文——《答谢中书书》。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及作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的文学家、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代表作有《陶隐居集》等。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第二个书是指书信。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文言词语积累。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课本中的一些文言字词。 (1)古今异义词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古来共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2)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作动词,辉映 .(3)重点字词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俱(全都)备 晓雾将(将要)歇 ..猿鸟乱鸣(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沉鳞(鱼)竞跃 .

实(的确,实在)是欲界之仙都 .自(从)康乐以来,未复(再)有能与(欣赏)其奇者 ...

(4)重点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三、合作探究 (一)读通文义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二)文本探究

1.作者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四季,晨昏;写了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

2.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从“看”的角度说,作者写景采用了哪几种视角? 明确:不是,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3.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美。点明中心,统领全文。

4.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的世界,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得意之情。

5.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大自然的热爱。

6.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交流点拨: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师总结: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青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 ??

意境美?色彩相配之美——两岸石壁

??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

清流见底青林翠竹 夕日欲颓

五、课外拓展

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班级召开“建绿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并设置了属对环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绿水前新燕啄泥;翠柳上喜鹊登枝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重点)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3.体悟作者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又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诗词书画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词的创作上,他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苏辛”。“一门父子三词客”,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2.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80),苏轼罹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他没有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积极寻求解脱。本文正体现了他这种旷达胸怀。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文言词语积累。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字词。 (1)古今异义词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但: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闲人:古义:指不热衷名利、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今义:没有事情要做的人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②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住户、人家 ③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想到 .

今义:纪念,思念 ④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2)一词多义 与:①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3)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

三、合作探究 (一)读通文义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二)文本探究

1.用默读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试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寻伴夜游;②庭院月色;③月下感叹。 2.想想苏轼为何夜游。

明确:①自己被贬,心情郁闷不平,想出去走走。②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一同赏月。

3.作者为何寻张怀民?

明确:“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作者去寻张怀民是不假思索的,表明他与怀民的感情很好。“怀民亦未寝”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人有相同的处境,相同的志趣。

4.文章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哪句?有人对这个句子作了这样的一个评价: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大家仔细地读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先写“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明,继写“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5.作者仅仅用18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比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盖竹柏影也”能体会到作者恍然大悟的心情,原来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文章先虚写,再实写,虚实相生,正侧结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

6.文中“闲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不热衷名利、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作者以“闲人”自居,也以“闲人”自傲,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

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最后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

7.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 明确:积极向上;从容面对苦难;豁达乐观;不汲汲于名利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幅清闲淡雅的水墨画,也是一颗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恬淡的心灵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心灵,更是一种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四、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寻伴夜游(闲人)??闲?? ??欣赏月色(闲情)??

月下感叹

抒发了作者淡泊、宁静、 乐观豁达的胸襟

五、课外拓展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从而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请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示例: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六、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内容,在说中感受奇丽景色,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发言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作为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和领悟。感觉自己没有做好范读这一点,总觉得自己朗读不够好。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

2017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古文二则

18古文二则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义。(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重点)3.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3u37cafn1emx02sb8q8qp2012ift011c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