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作者:阿尼合尼木·艾买提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13期
阿尼合尼木·艾买提
(喀什地区喀什市阿瓦提乡中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科学精英,而是要使学生都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探究式教学早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
一、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思考问题、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
历史教育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学习。
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如今知识与信息的总量已经非常大,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在动态、多元、主动地研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
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强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的起跑线。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比如对拿破仑的评价问题,教学中先引出恩格斯和列宁评论拿破仑的观点(恩格斯认为拿破仑在法国是革命的代表,是旧的社会的摧毁人:而列宁认为拿破仑战争最终变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探讨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而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正确认识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高中历史教材可质疑设问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能的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疑。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力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会动脑、会动手的高素质新人。在构建研究性学习体系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体性、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和寻根究底的探究性原则,为确保历史教学中学生活动优化设计的到位,要具备以下前提:教学观念的前瞻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学实施的民主性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由此从教学实践中强调:1、角色转变是前提;2、营造氛围是依托;3、全民参与是关键;4、讲究方法是保障;5、学会学习是归宿。笔者认为衡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实效可从五个环节人手:(1)看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与热情的高低,即解决“要我学还是我要学”的问题;(2)看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强弱,即直接给予现成的知识或答案还是诱导学生去发现与探索;(3)看课堂上学生参与面状况,是面向个别还是全体;(4)看教师设计中思维的激活程度,在多大程度上激发还是束缚内在潜能,归根到底是创新意识体现多少;(5)看双基检测和落实巩固的水平等。总的来说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知识、能力三大目标的落实状况。教学改革贵在创新,重在落实,难在持久,因此,我
们必须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造性为立足点,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突破口,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