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全国名校学术联盟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届全国名校学术联盟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

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据记载,西周时期,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寓意“敬天保民”。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后来,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这反映了

A. 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 B.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 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等信息可以看出,周天子重视农业生产;从“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来看,说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周天子具有绝对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地

1

位,排除C项;西周时期没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2.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A. 工具种类繁多 B. 生产自给自足 C. 注重精耕细作 D. 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解读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工具种类繁多的结论,故A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3.家产均分继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继承原则,其在唐代被载人《唐律》,宋承唐制,其在继承法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这种制度的实行 A. 源于人多地少的矛盾 B. 推动了多子多福观念的形成 C. 规范了耕织结合模式 D. 巩固了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家产均分有利于维持一家一户

自耕农经济的存在,家产均分继承由基

本原则到被确立为封建法律且为后世王朝所承继,反映了封建王朝意图巩固自耕农的经济形式,故D项符合题意。A项,唐宋时期并非古代中国人口急剧增长时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故排除。B项,多子多福观念与家产均分无直接因果联系,排除。C项,耕织结合为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而题干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规范,排除。

4.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

2

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庄园经济盛行 B. 表明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 C. 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D. 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生态农业。其产品主要进入市场销售,商品化程度高,正是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经营模式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不同;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雇佣关系,不是租佃关系;C选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不能说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趋向成熟。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B.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C.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古文大意为:一妇女,每天纺棉三两,每个月可得到布二匹,通过织布获得的收入,可以供家中数口人之用,剩余的还可以拿来换钱、换粮食,或者缴纳税收。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故A错误。小农经济虽然对外有交流,但是依旧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并不具有近代化的曙光,故B错误。根据“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可知,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对外有交流,故C正确。直至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

3

6.据记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大量洋纱、洋布占据传统的土布、土纱市场,“洋布盛行以来,价廉售易……市民多购用之”,甚至出现“民间纺织渐至失业”的现象,这说明当时中国 A. 经济受到战争破坏 B. 土布具有广阔市场 C. 经济结构逐渐变动 D.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指出晚清时期,洋纱大量进口,由于物美价廉,“市民多购用之”,以至于“出现‘民间纺织渐至失业’的现象”,说明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经济发展遭到破坏,但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受到“洋纱、洋布”的冲击而遭破坏并没有讲述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布物美价廉更具市场优势,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受到破坏逐步走向解体,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7.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 A. 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 B. 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C. 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 D. 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 【答案】D 【解析】

【详解】传教士提倡天足,与反封建政治意义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传教士提出该主张的目

4

的,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维新人士反对缠足态度的地位,故C项错误;废除缠足表明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故D项正确。

8.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1912 46 1913 46 1914 12 1915 2 年份 工厂数(家)

A.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C. 国货运动推动 【答案】C 【解析】

B.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由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呈现迅猛下降的趋势,时间范围是在1912年——1915年,此时,中国民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波及到经济领域,国人大力提倡国货,抵制洋货,以发展民族实业,实现民族的富强,而这场运动直接导致了外国商品在华销售量锐减,其工厂数量也大幅度减少,故选C。A错在“最终解体”,当时处于正在解体的过程中。实业救国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与表格时间不吻合,排除B。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也排除。 【考点定位】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9.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项目 1952年 的工农业总产值 100

农业 40.3 工业 59.7 5

2024届全国名校学术联盟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

2024届全国名校学术联盟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0ny3w7dm7f2vc1v0ey6gjog0oh7b006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