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曾与汉口镇、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素以盛产陶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与世界紧密相连。
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陶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陶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陶瓷生产、博览、研习和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莲社路的陶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陶瓷片数万片,古今陶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陶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的陶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陶瓷-粉彩
二.陶瓷产业区域分布及存在的问题
在,80%的家庭都与陶瓷产业密切相关,全市注册的民营陶瓷企业400多家,个体作坊约2400多家。近3年来,市民营陶瓷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同时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陶瓷生产集聚区域。自然形成了几个陶瓷生产集聚区域:樊家井以生产中低档仿古瓷为主,笤箕坞以生产中、高档仿古瓷为主,家坳以高档仿古瓷为主,里村以大件仿古、设瓷为主,凤凰山以白胎、设瓷为主,石岭、洪源、官庄以日用瓷为主,湖田、三宝篷以高档大件花瓶、艺术瓷为主,老厂以生产雕塑瓷、综合装饰瓷为主。
然而在陶瓷生产企业中,真正有实力和声誉的陶瓷企业主要有:陶瓷股份、省玉风陶瓷厂、为民陶瓷厂等少数几家。前些年由于市场经济的洗礼,陶瓷产业步入低谷,以下例举了其中主要的几个原因:
1、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
虽然曾经有段时间,市民营陶瓷生产企业、个体私营作坊以及租赁承包实体数量上超过了3000家,但其产值仅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6%。民营陶瓷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的现象。产品在市场上不具竞争力,因而卖价也偏低。瓷器与我国瓷器在港澳台地区销售价格相比,景瓷仅及的20%至50%。大部分民营陶瓷企业只注重短线效益,忽
视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使出口的日用陶瓷平均单件换汇约为0.2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件出口价格0.87美元的水平。另外,民营陶瓷业主由于是各自为战,品种系列及配套能力极弱。在相当部分的企业中,仍延续着”家族式管理“、”生产队长式管理“和”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2、思想观念旧、法人管理手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
企业法人代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法人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水平以及对人才的应用。而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一样,缺乏规的制度和相互制约的措施。因为有些民营企业企业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老板)的素质低、思想观念旧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延续着“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大多不善于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之时,家族式管理已与现代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束缚了个体私营经济迈向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加上企业部从业人员裙带关系严重,来自农村的人员较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3、工作条件差、福利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发展要靠人才,而工作和福利待遇的好坏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然而当时市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企业生产条件较差,特别是个体企业的生产场所,大多数是在城郊和农村,厂房十分简陋,办公条件差,难以让人才充分施展才能,加上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购买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等保险)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故此,很多现有的一些优秀技术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不愿到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4、个体私营陶瓷企业缺乏知名品牌
在的2100多家个体私营陶瓷企业中,只有14家使用了注册商标,商标使用率不到1%,而且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个体私营陶瓷企业业主们缺乏长远目光没有创品牌的意识:二是个体私营陶瓷企业业主大多经济实力不强,缺乏资金用于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宣传;三是个体私营陶瓷企业的产品质量差,缺少创品牌的质量基础;四是大部分的个体私营陶瓷企业不注重产品包装,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稻草、报纸等包装形式,不利于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陶瓷-颜色釉
三.陶瓷产业发展新迹象
以上这些原因使曾经昌盛千年之久的瓷都之城有泥潭深陷之困,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始对“瓷都”的称号,及千年瓷业真正产生忧虑,积极实施政策,调整市场,从各种渠道想方设法给千年瓷都注入活力,使这个品牌依旧持续。
2003年以来,重新确立了陶瓷复兴战略,把重点放在高标准建设陶瓷产业、研发、教育和交流四大基地上。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陶瓷传统产业的新路子,陶瓷产业向上攀升。2006年该市陶瓷年生产总值和销售突破30亿元,从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固定资产1.2亿元,建立了4个国家级中心,6个陶瓷研究室和4个中试基地,先后承担了196个国家、部、省科技项目,为中国陶瓷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10亿多元。
2006年,随着环球陶瓷、海畅陶瓷等一批外商和民营陶瓷企业的建成投产,陶瓷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总产值达到了32亿元,增长25.6%,据市统计局按窑炉生产能力测算,2006年市全市陶
瓷工业产值达到3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分别比2005年增长25.6和20%。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陶瓷-青花茶具
随着企业改制逐步到位和招商引资引企的力度不断加大,陶瓷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逐步走出困境。具体表现为:
1.陶瓷对全市工业贡献率提高
2003年以来,市陶瓷产业逐步走出困境,陶瓷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3年-2006年陶瓷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4.13%、4.31%、4.40%、4.91%。 2006年陶瓷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1.05亿元,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速度加快2.7个百分点。
2.陶瓷对全市外贸出口拉动力提高
据海关统计数据表现,2006年市陶瓷出口3793万美元,超过全市陶瓷出口3350万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比前年增长57%。陶瓷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3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陶瓷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达到43.7%。贡献率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由于陶瓷出口总量的增加,增速的加快,拉动了2006年全市外贸出口增长17.43个百分点,为全市外贸出口突破1亿美元大关做出了贡献。
3.陶瓷对全市税收的贡献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