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导学案(无答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课标导航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革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 1.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 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的形成 从全局来看,分裂孕育着统一; 从主流来说,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隆中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关系?
2.西晋短暂的统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二、东晋与南朝
1、什么“六朝”?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士族阶层是如何崛起的?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1)十六国是如何出现的,有何特点?
(2)十六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2.北朝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2)北朝是如何政权更替,最终隋朝实现统一的?
【预习自测】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2.“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各项中,概括表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最佳的一项是( ) A.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B.共同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
1 / 5
人教版2019年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导学案(无答案) C.物质、文化交流不断 D.迁移、杂居、共处、通婚
4.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5.关于南北朝形势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本课小结:
三分天下,司马一统,八王之乱,五胡内迁,北方战乱,司马重建。 东晋士族,国家支柱,朝代更替,建康依然,江南开发,进步明显。 北方十五,还有成汉,汉族制度,影响深远,淝水之战,重现混乱。 孝文改革,全面学汉,缓解矛盾,社会发展,再次分裂,隋文一统。 【深化拓展】
1.多元视角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角度 内容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内涵 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 (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互相影响。 原因 (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 (1)北方农民为逃避战乱,迁居南方。 表现 (2)东汉魏晋时,“五胡”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和汉族长期定居,互相影响。 (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江南经济发展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 5
人教版2019年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导学案(无答案)
【课中探究案】
1.世家大族在东晋的发展
材料一:东渡的司马氏与北方士族,在南方并没有声望。为树立威望,当年三月三,在南方人举行祈福活动时,在王导的安排下,司马睿盛大出行。当地的土著大族被司马氏的器宇轩昂所折服,南渡的士家大族也被震慑。
材料二:由于琅琊王氏帮助司马氏在南方站稳脚跟,因而获得了较大的权力,王导成为朝中宰相,王敦统率重兵坐镇长江中游。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编自卜宪民《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司马氏是如何在南方站稳脚跟的?世家大族王氏获得哪些权力?
材料三东床快婿
渡江的士族极为重视族谱的修订,因为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当时流传着一本《百家谱》。 ——编至卜宪民《中国通史》
材料四:“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2)根据材料三、四和结合所学,世家大族通过什么方式巩固自己的势力?
材料五(士族)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3)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说明世家大族最终的命运如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
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资治通鉴》卷140
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慨说: 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
(1)根据材料说明孝文帝姓氏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归纳当代汉族姓氏与古代少数民族的关系。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