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一)湖南的地理位置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以南。 汉代以来,湘江流域遍植水芙蓉和木芙蓉,故称“芙蓉国” 也以三湘四水泛指湖南全境,“四水”指湘江、沅江、资江、澧水; “三湘”则有很多提法。一指潇湘、漓湘、蒸湘;二指潇湘、蒸湘、沅湘;三指湘乡、湘潭、湘阴。 湖南毗邻江西、贵州、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 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的第二、第三阶梯,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平原展布。 全省最高峰为酃峰,海拔2122米;最低点为临湘市黄盖镇,海拔21米。 (三)气候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 气候温暖, .
四季分明; 热量充足, 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四)河流与湖泊(一湖四水) 1、四水 湘江广西灵川海洋山856km(670km) 8.53万平方千米 沅江贵州云雾山1033km 5.19万平方千米 资江广西资源越城岭、城步653km 2.67万平方千米 澧水桑植县杉木界388km 1.55万平方千米 2、洞庭湖 构造湖,是长江中游大型洪道型湖泊,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五)生物资源 1、植物 原生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全省植物种类4859种,位于全国第七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9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银杏、资源冷杉、红豆杉、水杉、珙桐等;二级保护植物有榉树、香榧、鹅掌楸、绒毛皂荚等。 幸存有世界罕见的五大植物活化石——银杉、水杉、水松、银杏和珙桐。 .
本省植物区系的精华:水杉、珙桐、杜仲、伯乐树、金钱槭、香果树。 2、动物 全省有脊椎野生动物约800种,其中鸟类400余种,兽类100余种,两栖类40余种,爬行类70余种,鱼类2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90余种,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豹、金猫、河麂、鹤类、颧类、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中华鲟等;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小灵猫、穿山甲、天鹅、白鹇、红腹锦鸡大鲵、江豚等。 (六)矿产资源 湖南,“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具有矿种多,分布面广的特点,已发现矿产141种,探明储量的101种,其中钨、铋、萤石、重晶石、石煤、海泡石等矿产资源居全国首位,钒、锑、锰、铅、银、砷、高岭土等居全国第二位。 郴州市竹园矿区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娄底是锡矿山的锑矿被誉为“世界锑都”。 浏阳市境内的海泡石,填补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一项空白。 第二部分 1、湖南原始社会时期 .
据记载,最迟在距今5万到10万年前,湖南境内就有原始人类活动。 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发现的水稻,距今15000年左右,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标本,并已有野生稻向人工栽培稻转化的特征。 澧县彭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年前,湖南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澧县梦溪三元宫遗址和安乡县划城岗遗址发掘表明,距今6500年前,湖南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 安乡县划城岗遗址和华容县车牯山遗址的发掘表明,距今5000年前湖南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公元前2200年,湖南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农耕文明遗迹遍布全省。 湖南古代居民属于古苗族集团和古越族集团。 2、湖南奴隶制时期 公元前1500年左右,湖南大部分地区原始社会解体,逐步向阶级社会过渡。商代中叶后,湖南进入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之际,湖南成为楚国领地。铜器制作更加广泛,并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3、湖南封建制时期 .
战国时期,湖南成为楚国稳定的后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长沙周围地区成为楚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秦代在湖南设长沙郡和黔中郡,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西汉建立后,在湖南实行郡国并行制,设桂阳、武陵、零陵三郡和长沙国。长沙国是湖南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封建诸侯国,长沙王为吴芮。东汉时改长沙国为长沙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湖南比北方安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著名的产粮区。 唐朝时期,湖南分属江南西道、山南东道、黔中道。设置“湖南团练观察使”衙署,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湖南名称。 五代十国是钱,马殷建立后楚政权,湖南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十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 宋朝时期,湖南分属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 元朝实行行省制,湖南除永顺安抚司隶属四川行省外,其余隶属湖广行省。对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 明朝时期,湖南属于湖广布政使司,进一步完善土司制度。 清代康熙三年,设置湖广左布政使司于长沙,湖南行省正式辟置。 (二)近代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