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教学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讲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2.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对科学的历史有什么新的认识? 2.播放视频资料“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生活动 倾听 观察::观看视频,形成整体的认识。 观察与思考:血液循环的途径 1.课件演示,以一滴血在人体内的旅途为线索,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讨论: 观察,讨论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 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样的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的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 (3)小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血液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1.复习血液的功能,并提出血液在人体内一圈圈不知疲倦地循环,它这样“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呢? 2.提出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提示学生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是含氧量不同。通过视频或演示实验,比较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差异。 3.教师提示学生进一步完善血液循环图,用不同颜色体现血液成分的变化。 4.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四人小组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用多种方式实现同一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教师提出:心脏本身所需要的营养级氧由谁来提供? 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提问: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多长时间?一天之内循环多少遍?一天内由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多少? 计算。思考教材课后练习题3,认同健康而强壮的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血压 高血压目前已成为大家比较熟悉的疾病,血压是什么?怎样表示?你会测血压吗?引导学学生阅读“课外实践”栏目。 复习血液的功能,思考、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对原有的血液循环图进行改进。用不同颜色笔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学生互评并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阅读教材第64-65 页的课文并回答问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生根据“课外实践”学习测量血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学帮助家长健康地生活,由此渗透关心长辈的情感教育。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 心壁:主要由心肌组成
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课后反思】
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制作一幅血液循环示意图。 学生课后制作。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一肺静脉左心室一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四个腔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