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美术欣赏 评述课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美术“欣赏 ·评述”课培养学生人文意识

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提出:“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作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1

美术学科是人文学科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初中“欣赏·评述”这一教学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知识,在美术课程领域的研究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引导学生欣赏、评述,带着发现的眼睛,积极的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将外化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美与丑有较高的鉴赏力与识别选择能力,从而造就较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素质特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美术学科人文学科的特色的需要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2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

年)解读》——顾远明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欣赏——评述”的过程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由图式信息——语言信息——精神升华的过程,而且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通过“欣赏·评述”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达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发展美术学科人文学科的特色。

(三)完善美术学科的教学策略的需要

目前,美术教师虽然经过新课改的培训与学习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在认识上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如偏重于美术技能训练和忽视人文精神渗透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欣赏·评述”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欣赏·评述”赏课教学不作深入研究,加上获取资料的途径少,对于课前的准备停留在浅表的层面,导致教学内容单薄和空乏,学生对“欣赏·评述”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流于形式。此外,大部分教师缺乏对不同版本和各年级美术教材的比较与研究,孤立地看待教材,割裂了教材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不利于教师掌握教材重难点,直接影响“欣赏·评述”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实施。还有的教师将讲解分析贯穿始终,认为评述这一过程难度很大学生做不到,一般都不放手让学生参与,有的课堂就算有评述部分也只是做做样子,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与不放手,让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长期以来,中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上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造成“有术无美”的教学现状。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对造型、色彩、明暗情有独钟,醉心于技法训练,忽略了人本身的精神需求,给学生带来很多不容忽视的后果。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思考如何处理好教材、学生和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评述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教学的目标,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欣赏·评述”课教育教学策略,完善和发展美术学科的教学策略,从而适应课改要求。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1.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即人文精神。广义上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精神。狭义上是指人的主体意识对其自身的最终精神追求。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3

2.美术“欣赏·评述”课

美术“欣赏·评述”课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美术课程。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的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4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5

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可见,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6。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重视技能训练,忽略人文教育,美术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我们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美术课

3 5

人文意识——https://baike.http://www.diyifanwen.net//item/

4《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人本主义——https://baike.http://www.diyifanwen.net//item/

6 教育的本质——http://www.360doc.com/content

中关注学生的人文意识就是唤醒学生的尊严、人格、个性,它是一种人格塑造,是一种生命关怀。

2.范例教学论

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1896-?)和克拉夫基(Klafki,W.,1927-)为代表提出来的“范例教学论”,主要观点,就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和科目主题中关键性的问题的教授、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材料和问题。精神世界的各种固有的现象(规律),可以依靠个别真正能为学生所理解的事例来说明。这就启示人们,要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就要重视、重构教学内容,选择学科材料中最典型的材料,形成认识的“稠密区”或“岛屿”。在这个稠密区里,各种知识汇集、交融,通过对这个稠密区的探究、思考,形成一种整体的认识结构,就能够达到把握其他各种材料的目的。7

作为具有人文特征的美术课,承担有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任务。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还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如何通过典型范例教学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要求我们认识到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素质,并在美术教育中付诸实践,在美术“欣赏·评述”课中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形成人文意识的“稠密区”,从而泛化到学生的其他学习生活中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文意识

西方关于人文意识的起源与发展史,一般以为,“人文”范畴起源于14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是文艺复兴文化的基本范畴。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潮,针对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热衷于发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对其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和哲学进行研究,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伴随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发展,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高贵,赞美人的力量,颂扬人的特性和理想,提倡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展人的事业,满足人的欲求,认为人是生来平等的,肯定个人的品德、才能和努力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种鲜明的资产阶级启蒙性质。人文学的产生,意味着一种以世俗的人为中心,提倡人性或人道的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取代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价值

7 范例教学论

——https://baike.http://www.diyifanwen.net//item/

观。8

我国关于人文意识的发展,从中国先秦以后的各种学说,大都能从先秦学说中找到根基,将其作为参照系统,能完整而准确地解释中华人文意识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提出“民主”口号,让中国大地上席卷一场追求平等与自由的浪潮。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提出之后,人文意识逐渐凸显,人文情怀深入人心。近几年来,人们对人文精神的思考也多从价值观问题方面展开。周国平在《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这一著作里谈到,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9

(二)关于美术“欣赏·评述”教学

对于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这一概念,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刘鹏教授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认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想,而在美术教育中有起着重要作用的美术欣赏更不被学校、学生、教师、家长所关注。从目前来看,在初级中学里,美术被认为是“副课”的现象依然存在。呼唤教育界重视美术教育。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吕用印老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意识——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讨》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以人为本,重视欣赏课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浙江宁波市北仑中学陈炳凯老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一文中对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进行了阐述,认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他们终生爱好美术的情感,从而让他们树立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江苏省射阳县藕耕初级中学韩朝梅老师在《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困境及对策》一文中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10

综上所述,对于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的研究的讨论

8 人文意识——https://baike.http://www.diyifanwen.net//item/

9《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周国平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0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意识——中小学“美术欣赏”

课教学探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困境及对策》——知网

初中美术欣赏 评述课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需要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提出:“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作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8ttw7e4vm1wxgu8k8be9y6ym8c7hv00ms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