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 D.纯社会属性
40.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
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的表现 B.质变过程的客观性的表现
C.质变形式的普遍性的表现 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的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类历史上的两种基本类型的国家是
A.地主阶级专政国家 B.奴隶主专政国家
C.资产阶级专政国家 D.剥削阶级专政国家 E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在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问题上,唯心史观主要表现是
A.唯意志论 B.共创论 C.宿命论 D.精神万能论 E.调和论
3.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
A.思维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 .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4.社会进步是指
A.改朝换代 B.一个阶级战胜另一个阶级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任何社会变动 E.社会物质、政治和精神生活的进化和变革 5.群众路线包括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的
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 E.客观的联系 7.无产阶级领袖这个概念是指
A.无产阶级政党内的最高统帅个人 B.最有威信、最有经验、担任最重要职务者
C.无产阶级政党内的各级领导 D.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把手
E.无产阶级政党内的领导集团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实践性 B.先进性 C.革命性 D.系统性 E.合理性
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
A.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B.真理发展的规律来证明
C.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D.逻辑推理来证明
E.唯物主义一元论来证明
10.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A概念 B.知觉 C.表象 D.判断 E.推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实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B 2.B 3.C 4.D 5.A 6.B 7.C 8.C 9.A 10.D
11.C 12.D 13.B 14.C 15.B 16.C 17.C 18.B 19.B 20.B
21.C 22.D 23.C 24.C 25.D 26.B 27.B 28.C 29.D 30.D
31.D 32.D 33.D 34.A 35.A 36.D 37.D 38.C 39.B 40.D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E 2.B E 3.B D E 4.C E 5.B E 6.A B C D E 7.B E 8.A C 9.A C 10.A D E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 )
A.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B. 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C. 物质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 世界是理念的产物 3.相对静止是指( )
A. 与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 与发展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D. 不可测量的一种物质存在状态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
A. 无限性B. 有限性C. 物质性D. 不可逆性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指它的( )
A. 客观实在性B. 多样性C. 运动性D. 时空性 6.意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
A.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 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C. 一种神秘的主观现象D. 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7.正确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 提高人的素质B. 发挥集体的智慧
C.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D.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主要特征是( ) A. 相对性B. 抽象性C. 实践性D. 绝对性 9.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 从原则出发B. 从正确的理论出发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
A. 全部内容B. 实质和核心C. 惟一特征D. 惟一范畴 1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 A.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我事物的度
14.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 A. 反映论B. 能动的反映论 C. 科学的反映论D. 机械的反映论 1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 )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内容C. 多数人所承认的内容D. 在现实生活中有用的内容
16.所谓一元论就是认为( )
A. 只有物质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B. 只有精神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C.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 D. 世界有两个彼此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18.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 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 19.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 人的自然属性B. 人的自身需要 C. 人类的共同特点D. 人的社会关系 20.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B.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D. 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 21.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合理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2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所有制
C. 经营管理形式D. 劳动者的素质
23.人民群众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属于( )
A. 阶级范畴B. 经济范畴C. 永恒范畴D. 历史范畴 24.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 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 社会各阶级利益关系的反映D.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25.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 )
A. 掌握了宣传机器B. 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
C. 人才众多,力量强大D. 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2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
A. 领导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 C. 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 劳动对象的深度和广度
27.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 ) A.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B.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 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
2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 质变和量变的作用是相同的D. 质变优于量变
2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表明( ) A. 认识产生和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B. 实践创造了认识的必要条件 C. 实践沟通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 D. 实践提供了认识的物质手段
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B. 过程和形式
C. 源泉和动力D. 必然和偶然
31.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 A. 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B. 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 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 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32.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指(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33.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指( )
A. 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B. 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
C. 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
D. 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素的总和
34.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
A.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5.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
A. 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 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C.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6.揭开全部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马克思是在( ) A. 自然演变史中找到的B. 由猿到人的演变中找到的 C. 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的D. 意识发展史中找到的
37.我国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其目的是( ) A. 为了大幅度减少人口的数量B. 仅仅为了提高人口的素质 C. 为了使人口再生产同社会再生产保持最适当的比例 D. 为了控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
38.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D.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3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 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 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40.\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 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 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
D. 违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性在于它实现了( ) A. 物质和意识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E. 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2.辨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
A. 否定和肯定是对立的统一B. 事物的自我否定 C.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 既克服又保留E. 全盘否定 3.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原理,会使我们犯( ) A. 经验论的错误B. 唯理论的错误C. 经验主义的错误 D. 教条主义的错误E. 绝对主义的错误 4.列宁指出旧历史观的缺陷是看不到( )
A.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C. 人们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因 D. 人民群众的作用 E. 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 理在事先 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 \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 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6.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 存在就是被感知B.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 一切从需要出发 D. 掩耳盗铃E. 一切从实际出发
7.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 本体论B. 认识论C. 人本主义D. 科学主义E. 理性主义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
A.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B. 把原子看作是物质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 C. 把原子的属性当作是物质的属性 D. 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 E. 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9.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 ) A. 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B. 彻底的无神论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D.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E.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0.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其哲学根据是( ) A. 质变和量变复杂性原理 B. 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E.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D 5.A 6.A 7.D 8.A 9.C 10.B 11.D 12.D 13.D 14.A 15.A 16.C 17.A 18.C 19.D 20.A 21.C 22.B 23.D 24.A 25.D 26.C 27.A 28.A 29.A 30.A 31.C 32.B 33.D 34.A 35.C 36.C 37.C 38.D 39.D 4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 3.ABCD 4.CD 5.ABCDE 6.BE 7.CD 8.ABCDE 9.AD 10.BCD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四)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 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4.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5.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8.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2.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